2018-11-23

对话扬翔总裁施亮:为什么扬翔的养猪成本还能再降 1 元?(上篇)

新猪业100人  

导语

扬翔在战略选择上,往往不被行业所理解,但每次它都能“转危为安”,把不可能做成可能。

文/朱斌(爱猪网记者/编辑)  覃锦华

扬翔在战略选择上,往往不被行业所理解,但每次它都能“转危为安”,把不可能做成可能。

一波三折,不断稳扎稳打

1997 年金融危机,扬翔陷入发展停滞期,此时开始从十大产业转型,专注饲料产业。

90年代末,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开始进入“爆炸性”的增长过程,信息行业开始成为“热门行业”,不少行业已经借势信息技术,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扬翔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诸多可能性,便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孵化信息化项目——条码控制。

在信息化项目的孵化上,扬翔的态度十分坚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2001年,包括施亮在内的部分公司核心骨干被抽调去从事软件开发,这一去就是整整3年时间。

尽管结果并没有尽如人意,但这一段经历却让施亮能够持续、专注地在互联网领域进行探索,“信息化思维”更清晰、具象,这也为他后期领先行业在扬翔公司内部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战略尝试之后,虽然错过了饲料产业黄金发展期,但在 2005 年扬翔战略选择了生猪养殖,并且在多数企业选择规模化发展战略方向的时候,扬翔则把战略放到了养猪成本的控制,尽管在这期间,扬翔也拥有了10 多万头母猪的存栏规模,但和规模比较起来,更让扬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则是养猪能力提升后带来的成本优势。

前置性的战略选择:因为相信而看见

从扬翔几次战略选择上,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就是扬翔的战略都具有前置性。战略前置性是一个企业在战略层面必须具备的商业能力,不能前置自己的战略发展,一旦社会或者产业发生变化,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商业常识问题。

同时,扬翔在战略培植上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很多所谓的新业务方向,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扬翔往往会提前布局,逐步培植成长,比如养猪,2004 年已经布局,再比如今天和影子科技的合作,扬翔对信息化的战略,其实在 2000 年就开始了。

扬翔总裁—施亮作为公司战略的决策者和主要的执行者,参与了扬翔每一次的战略选择,施亮是行业少有的具有多重“身份”的总裁。从掌舵饲料产业到随后转型生猪养殖及集团化运作,再到今天进一步打造升级服务养猪能力,他身上融合了饲料企业总裁、养猪企业总裁的双重特点,他既有工业化、信息化思维,也具有养殖思维。

也正是如此,扬翔养猪能力在成本上的体现就能解释了,施亮把在饲料、信息化等过往的经验科学应用到了养猪领域,能把猪、人和物等要素通过创新式的管理方法,达到最大的效率组合。

施亮.jpg

扬翔总裁施亮

而传统养猪企业的管理者多数并没有真正受过专业的管理训练,多数都是自己摸索着养猪。多数情况下,千头规模化猪场管理者面对的问题和万头规模化猪场的管理 者所面对的问题有很大的区别,而万头规模化猪场的管理者和十万+规模的猪场管理者所面对的问题差异更大。

像施亮这样的总裁,从饲料领域跨过来,并且能管理 10 万+规模猪场,并且成本能做到 5 元以下,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养猪标准去看待这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当扬翔和影子科技战略合作的时候,很多人更加不能理解怎么还能继续探底?

管理能力:被大多数养猪人忽视的关键环节

目前,在很多猪场基础设施差不多,养猪技术透明化的产业阶段,扬翔养猪成本控 制能力在行业领先,如果仅仅从饲料成本、动保成本或者人工成本等组合来核算的话,你怎么也不会相信扬翔能做到成本破 5,甚至他们 2015 年已经破 6 的成绩现在仍有人不信。

大多数人忽视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虚的、摸不着的东西,其实在物料差不多,种猪差不多,猪场设施差不多的情况下,唯有管理上的差距能让成本发生差异,这一点,扬翔用了8年的时间才打造出行业领先的养猪成本控制能力。

从施亮个人而言,不管是担任饲料企业总裁、从事软件开发还是现在全面负责集团化管理与运营,在任何一个阶段,管理能力都极为重要。

当问及他如何能跨界自如时,他说是因为结构性思维以及巨大的正向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的存在,才可以让扬翔人做到了今天的成绩,比如养猪成本的控制,如果没有应对压力的能力是很难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的。

那么,施亮是如何不断“探底”养猪成本的?下期的对话篇,将为您揭晓答案。

下篇:对话扬翔总裁施亮:为什么扬翔的养猪成本还能再降 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