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重构认知 | 如何让自己具备洞察猪业趋势的能力?

爱猪网  

文/蒋婉婷 爱猪网记者/编辑

2018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中国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逢八必灾”,无独有偶,这一年,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经历不确定性的挑战。对于养猪业来说,这又是特别重要的一年,它意味着完结和新生。在刚踏入2019年的今天,回首2018这个已然成为过去的数字,于你究竟代表了什么?它是否能为即将启程的奔跑新征程带来一些启发?

1.jpg

为了帮让一部分农牧人先看到未来,在2018年的跨年夜,爱猪网CEO兼主编战伟开启了农牧产业跨年趋势大课——通过4小时视频直播方式,与农牧人一同“知识跨年”。作为多年的行业旁观者,战伟主编以养猪产业上半场为切入点,复盘2018年养猪业六大标志性事件,从目前产生的行业事情推导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为大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分析,给农牧人的度过寒冬、重新出发捎去一些动力和支持。

读懂过去,便能读出未来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宏观的国家层面看,经历的是翻天覆地的40年;从小微观的产业发展过程看,40年的不同变化代表了迭代、跨越和完善。如果把2018年看作养猪产业上下半场的分割年份,上半场,产业化进行了40年,下半场即将开始……那么,上半场的经验于下半场的未来规划有何意义?战伟主编在直播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结论:未来不在规划之中,它会隐藏在过往;未来甚至不存在于精英人士和大企业中,他们更多只是承担参与者的角色。唯有找到过去,才能擎领未来。

回想过去,2018年的非洲猪瘟、智能化养猪、上市公司股权重组等,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实质隐含的却是相互作用的产业演化逻辑。正如洞察未来趋势一般,从过去的对立面,似乎便能看到未来的影子。以养殖模式为例,战伟主编在直播中提到,散养的对立面是规模化,倡导规模化养殖,正是因为人们在散养的对立面看到了养殖的未来。往前追溯20年,那时人们没有规模化养殖的方法论,于是萌生向西方学习的行为。今天,我们通过模式演化的路径,就能找到建构洞察未来发展的方法论。

开篇1.jpg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中,有一个事件标志着产业上半场的结束——党中央表彰100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实际上,这一表彰行为既是句点,又是起点。因为40年前与今天相比,养猪业所面临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早已大不相同。尤其从2010年至今,养猪业加速度发展,8年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过去30年——这就是整个行业上半场即将进入爬坡期间产生的效应:它积聚了过去30年产业的丰富经验,再结合产业自身到了成熟阶段的技术和思想打开所形成的结果,使得中国养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超大规模猪场在中国出现,猪场的组织化结构出现……这些得益于中国地大物博所承载的养猪能力,是不存在于欧美地区的。但是,这些都是诞生在中国的养猪成果。

通过分析前40年,我们将能找到下一个10年所要面临的话题。那么,从分析中如何预见行业接下来所可能呈现出的各种可能性?你将从直播视频中找到答案。


产业上半场,四十而立却不惑

在中国养猪的产业化尚未成熟之前,人们可选择的市场空间巨大,彷如一片“掘金”洼地,只要进入,就能赚钱。如今,到了产业化的而立之年,养猪门槛越来越高,为何产业化的演变会是这般状态?前四十年成型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战伟主编在跨年大课中作了一一解析。

一个产业,作为社会结构重要的组织部分,首先离不开来自社会背景的影响,行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力、生产方式,都会因社会背景的变化,呈现成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社会背景作为土壤,让各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在此萌芽。比如1978年前的农耕社会,产业化雏形仍未出现,那时人们把养猪视为副业,仅希望通过养猪改善生活;1978年后,中国释放出的经济红利,让工业化成为可能,这就衍生出机械化养殖模式,当年的小农户散养模式早已在大规模养殖中被淘汰,而散养也被重新定义为“家庭农场”。


在农耕社会、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的交织过程中,2018年尽管挑战不断,面临着非洲猪瘟、猪周期、食品安全等各种压力,但数字化养殖的雏形依旧如约而至。战伟主编列举了一些养猪业的新面孔:影子科技、京东养猪、阿里云……他们的进入,实际是要发掘具有可增长性的应用场景,而农业就是存在着待开发资源和财富的洼地——养猪业的市场价值三万亿,是手机产业的一倍之多,但是手机行业格局已定;农业却仍是待开发的,在这里,储存着大量待开发的数字资源,所以社会进入智能化后,养殖模式也随之进入数字化养殖。

3.jpg

产业下半场,新驱动力量在何方?

复盘2018年,六大事件引人深思:非洲猪瘟效应、智能化养猪、上市公司股权寻租、养猪成本学、知识“新陈代谢”、产业意识演动。这六个事件,或引起恐慌、或引起担忧,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每个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原因,每个原因背后都有一个规律。战伟主编通过复盘,引领一部分农牧人先到达明天。

概率再小的事件,反复出现变成了大概率事件。比如非洲猪瘟,解构其背后的逻辑,你会发现,这一事件对重构产业下半场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甚至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战略布局等。非洲猪瘟效应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规律?从直播回顾中你将得到真实的答案。

4.jpg

2018年,被业界视为智能化养猪元年。传统企业面临生产资料红利消失,亟需解决生产关系的潜意识愈发强烈,但是,这么些痛点怎么才能被解决?战伟主编在跨年大课中阐述了产业的“熵增原理”。熵增原理与智能化养猪有何关系?红利退却后,上市公司股权寻租,企业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额难度开始增加,这新的“第二条增长曲线”要从何找寻?养猪产业进入下半场,五元时代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产业底层结构在重建过程中,知识对产业的作用是什么?产业意识的演动呼吁着各个猪场之间达成共识,上层建设完成,还需关注哪些底层因素?

盘点2018大事件,抛出产业格局难题,仍未能完全洞察到2019年产业发展的可能性。战伟主编坦言:“还需要理解一个逻辑,产业内的驱动往往是研发力、知识力和应用力,如果没有研发力,猪场就没有那么多新产品出现,而知识力在于服务,”猪场在整合了研发和知识体系之后,怎么应用才能驱动行业发展?直播回放中道出了真谛。

站在2019年的起点,向前眺望,行业内的人仍在寻找新的驱动力,行业外的人也在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新的思维不断形成,新的理念正在滋生……2019年产业化将如何蓄力演化?哪些小趋势隐含着巨大商机?欢迎观看2018农牧产业跨年演讲趋势大课的精彩回放,关注爱猪网公众号点击下图查看

5c34846cb71b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