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特别报道 | 在做好生物安全前提下,如何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爱猪网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疫病会导致大规模的传播,以及哺乳仔猪和免疫力低下猪只的死亡,目前已成为第二大威胁全球养猪业最突出的病毒性疫病。

猪流行性腹泻具有发作时间短、致病率高等特点,各个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染,只要猪之间相互接触即可传播,发病不仅仅会造成猪的腹泻,还会导致猪的生长速度降低,严重者则会导致猪只死亡,且该病常常与轮状病毒等多种病毒混合感染,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在今年疫情以及反常天气的双重影响下,猪流行性腹泻持续暴发。

那么,恶劣环境下,猪场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对此,爱猪网记者专访了河南农业大学王川庆教授。王川庆教授是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政府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对动物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免疫预防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4.jpg

王川庆教授接受爱猪网采访

为何今年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呈现趋强之势?

一般来说,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因此冬季和早春易发,尤其是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这段时期。但2020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猪流行性腹泻持续暴发,个别猪场甚至全年都可发生此病。为何之前流行于冬春季节的病毒今年如此反常?对此,王川庆教授认为,导致猪流行性腹泻全国流行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2020年是甲子年,气候较特殊,多地降雨频率、降雨量大于往年,阳光不足、持续潮湿闷热的天气不利于病毒消灭。

第二个是双重疫情的影响。2018年以来,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导致国内二元经产母猪的存栏量急剧下降。后非瘟时代复产加速,大量的三元母猪进入生产猪群,头胎母猪比例增高,由于基础免疫不确实、入场前未进行PEDV/TGEV驯化和系统的免疫,使得腹泻疫情风险增大。初生仔猪各器官发育不完全,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因此是猪流行性腹泻的易感群体。另一方面,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猪场的生物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三个是复产热潮下仔猪基数增大的影响。近两年,猪价行情持续走高,在猪价红利的吸引下,许多猪场纷纷准备复产。尤其是非洲猪瘟后,生猪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仔猪基数增大,而仔猪是易感群体,腹泻疫情越趋严峻。

据了解,仔猪的流行性腹泻发病率高达30%,对猪场危害较大。天气逐渐转秋冬,高发期来临,王川庆教授预测,“今年后期一直到明年春季,猪流行性腹泻疫情不容乐观,猪场应该对本病引起重视,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如何鉴别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肠胃炎?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猪传染性胃炎主要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类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猪胃肠炎与腹泻的感染症状十分相似,猪一旦感染,症状明显,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因此,养殖户依靠肉眼难以辨别两种病毒。

针对两种病毒如何区分,以及误将猪胃肠炎当做腹泻来治疗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王川庆教授表示,“首先,光靠肉眼和经验来区分两种病是很困难的,需要借助实验室的专业检测设备;其次,对于猪场来说,没有必要对这两种病毒进行精细鉴定,两种病引起的症状危害相似,所以用联苗就可以做到两种病的防控;最后,两种病的防控措施是一样的,最重要就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所以对于猪场来说,防控措施基本一致,不需要去鉴别两种病毒。”除此之外,王川庆教授还特意提到,猪胃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低,低于10%,大部分猪场的发病可判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在做好生物安全前提下,联苗是防控PEDV的重要手段

“要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最重要的是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生物安全是一切疫病防控中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就要选择疫苗进行双重保障,这样就能极大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在记者问到如何进行有效防控时,王川庆教授提出了“生物安全+联苗”的防控方案。

据悉,王川庆教授于8月8日出席了由洛阳惠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猪流行性腹泻(PED)及其防控方案直播发布会”。王川庆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防控猪场需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利用防控非瘟的有利时机,常抓不懈促进防控。在防控技术要点方面,使用商品疫苗防控PED最好是“活苗+灭苗”,因为“活+灭”免疫方案可诱导机体产生更高的IgA抗体水平,可提高仔猪保护率,这种方法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验证。

8.jpg

采访合影留念

6.jpg

(文/罗金敏 爱猪网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