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猪公开课 > 高产瘦肉型猪种带来的价值和挑战
唐凡: 高产瘦肉型猪种带来的价值和挑战
导读:我国猪种改良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地方猪种阶段;第二阶段是土洋杂交阶段,这个阶段国外瘦肉型猪已经推广;第三阶段瘦肉型猪种阶段;当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品种改良,即淘汰低产瘦肉型猪种,更换成更高产更高效的高产瘦肉型猪。2010年,我国的瘦肉型猪种改良已基本完成,饲料、动保等产业也都已形成规模并达到鼎盛。高产瘦肉型猪种会有哪些价值?目前,高产猪在我国依然是少数派。高产猪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一起听听佳和农牧副总经理、育种总监唐凡的见解。
国际一流育种公司能够在目标区域内达到综合效率和效益最优
中国就步入快递发展时期,对猪肉特别是瘦肉的需求急剧增长,所以很快就跨入第三阶段瘦肉型猪种阶段,其实到2010年,我国的瘦肉型猪种改良已基本完成,饲料、动保等产业也都已形成规模达到鼎盛,但为什么我国养猪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呢?是猪种、设备、营养、生产技术还是管理?我们深入分析,会发现,同样是瘦肉型猪,性能上可能有天壤之别,真正做育种的国际一流育种公司的种猪,除了高瘦肉率,还有高产仔数、高断奶数、高饲料转化率,能够在目标区域内达到综合效率和效益最优。
育种结果体现具有滞后性,所以育种做选择时需要有前瞻性
今天的养猪企业集团的眼界和实力显然已今非昔比,学习能力,纠偏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么大的差距就是机会,要提升养猪效率和效益,首先还得从品种选择和改良开始。因为育种结果体现具有滞后性,所以育种做选择时需要有前瞻性。育种带来的差距往往需要好3-4年时间来凸显,所以哪怕是大型企业犯错,也很正常。因为很多时候老板决策时并不一定考虑的那么周全,更何况绝大多数老板并非育种专长,对育种很难有正确的认识,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我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品种改良,即淘汰低产瘦肉型猪种,更换成更高产更高效的高产瘦肉型猪。这个阶段一旦完成,那将标志着中国养猪业进入真正的白热化状态,进入同质化竞争和微利时期。以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养猪水平超欧美应该可以预期。而下一波品改浪潮应该是多元化时代,高产瘦肉型猪依然会是主流,但会有不同特色和定位的猪种出来。
高产瘦肉型猪实际上就是以大白、长白为主的母系型瘦肉型猪
如果定量区分的话,首先满足瘦肉型猪的基本特征:出肉率83%以上,胴体瘦肉率65%以上;其次达到高产的要求:总产仔数在14.5头以上,产活仔13.5头以上。当然还可以增加目标体重日龄和料肉比等指标。要说明的是,高产瘦肉型猪实际上就是以大白、长白为主的母系型瘦肉型猪。目前的高产母猪比低产品种的每胎产仔数差异可以高达5头,年提供断奶猪差异可以多达10头,提高50%。这个帐谁都会算。当然也会带来母猪饲料等成本的增加,但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了成本。对一个猪场如此,那么对一个国家它的价值就更大了!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猪肉3000KG的话,中国未来2000万头母猪就可以了。
因为在我国高产猪目前依然是少数派,在这个养猪大群体中势孤力单。在攻击者眼里,仿佛你就只有高产一个优点,但你的缺点却数不胜数,比如肢体病多、不好养、长得慢、体格小、卖价低等等,足以吓退一大批迟疑不决缺乏判断力的人。但上述这些问题,大多缺乏大规模的实证。也许过去高产品种和配套养殖条件的确还不成熟,导致最早尝试这种品系种猪的企业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但今天已经越来越成熟,因为规模、装备、技术、管理都已今非昔比,过去养不好这种猪,现在配套条件日益成熟完善,已经可以满足。的确,高产意味着对饲养环境、营养、管理的要求会更高,但养猪业不就是这样子从地方猪发展到瘦肉型猪的吗?高产瘦肉型猪自然有它自身的要求。
通过装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可解决遗传不断改良带来的新的困扰和挑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母猪产那么多没用,每窝有十一二头就可以了,但真相和趋势真的是这样的吗?目前我们发现,即使是母猪窝产仔达到了16头,依然还有提升空间,我们核心场有一头母猪不到两年产了100头小猪。在我们集团有一个1200多头的超级母猪群,窝平总仔数18头,活仔数达到16.9头。去年到丹麦考察一个猪场,每年的PSY都在31头以上,这很正常,可让我惊喜的是,这个场小猪的断奶重和保育出栏重都远远超过我过去看到的丹麦猪场,原因在于这个场采用了小猪补奶管线。据说现在欧洲已经越来越多的猪场在应用了。所以,通过装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是可以解决遗传不断改良带来的新的困扰和挑战的。因此,一定要紧跟上遗传改良的步伐,否则就会因为落后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