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怎么”创业“的(下)
文/战伟(爱猪网CEO 农牧新思维主讲人)
曾国藩打败洪秀全,帮咸丰平息了内乱而名噪,但是这其中心酸历程唯有曾国藩感同身受,曾国藩打败洪秀全的过程其实并不吸引人,打仗这样的故事除了刀光剑影之外,就是彼此斗智斗谋,也没啥新鲜感,之前说过曾国藩天生没有诸葛亮的谋略之才,更没有科班出身的军营血脉。中间还因靖港之战水师溃败而差点被咸丰制裁致死,所以曾国藩打仗没有啥好研究的,但是曾国藩当年以丁忧之身,一介书生回湘创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国藩真的是很励志的。首先,丁忧之身从儒家文化上说是尽孝,从职场上说就是停职待业而已,其次,曾国藩出身说足了也就一小康的中产阶级后代,没有啥皇家血脉,也不是很大官老爷的富二代,就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介书生,但他却夸专业“创业”,整出了一支近代军事史上都堪称优秀的湘军这家公司。而且在创业过程中,一个书生从招兵、练兵到西征太平军整个过程曾国藩都没有啥带团队的经验、做市场的经验,甚至军事战略都不如敌军的石达开,但他最终还是胜了她们?为什么?其实曾国藩就靠了三点:他比别人勤奋,他别人坚忍、他比别人更理解尊重!这三点说的好像是大白话,不过的确如此,接下来一一解答曾国藩创建湘军的创业史。
曾国藩从出生就被家族赋予太多责任,比如读书要读好,要有远大志向等,就这两点来说,对于后来以三甲进士进入“中央”从政的他来说都要完成家族使命的,所以他在“中央”十多年的工作多为文官职务。但他内心那种远大志向的意识让他不安分,一直想着为朝廷做点实事,通常都痛陈吏治,想遇到明主,然而已经进入晚清模式的朝廷基本上都不是干实事的公务员了,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曾国藩是无法容忍自己浑浑噩噩的混下去。浪费自己的青春,后来终于有一次外调江西当监考的机会,对于郁郁不得志的曾国藩来说也算换下环境。另外,抱负不行,归隐山林都是古代智士的一些做法,其实曾国藩也是这么打算的,说到这里,曾国藩都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就是一失意的公务员而已,不过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在他去江西履职考官途中母亲去世。他随即一想丁忧回家得了,中央反正也没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之前说了,他比别人更坚忍,曾国藩没有想到自己被历史选中,历史给予机会的时机是他不断坚持中等到了、这样的机会恰恰留给那些有创业情怀的年轻人的,就在曾国藩打算丁忧时,其实太平天国已经闹的很凶,但曾国藩也以歌谣方式声讨过太平天国,并呼吁抵制,但到此时他创业湘军的想法仍没有成型,不过后来咸丰的一道上谕给了曾国藩机会。就是命他团练乡民,此时的曾国藩其实很迟疑,想再上书求终制,可见他在此时并没有看到这个创业机会,不过此时好友吴敏树和郭嵩焘劝谏他,才开始了创办湘军的创业,所以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受研读!就这一点值得学习,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比别人更坚忍,比别人更变通。
对于曾国藩创建湘军这段有两点是值得思考,第一,一介书生如何跨专业创业,把一帮城管、协警什么的练出一支比当时绿营军还牛的军队,第二,当时皇帝上谕让丁忧者负责团练乡民,曾国藩不是第一位团练大臣,当时江西前刑部尚书,已经退休丁忧的陈孚恩是第一位团练大臣,曾国藩是第二个,而且在短短半年内全国增加了45位,也就是说曾国藩“创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曾国藩怎么创业成功的呢?那么对于第一点很好解释,曾国藩虽然是为读书人,但他家乡湘县是举办团练最早的省份之一,这个“土壤”对于曾国藩来说很重要,而且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就干过这事,所以曾国藩对团练并不陌生、那么对于第二点则设计到曾国藩的“商业模式”比其他45位牛。因为他是读书人,洞察能力极强,他不但从当时太平天国那里吸取了养分,同时他多年在翰林院工作的基础给了他丰富的知识结构,所以在团练时他制定了高维度的军事改革,比如把世兵改为招募,把兵为国所有改为兵为将所有,比如把军纪搞的比太平天国都严苛,而且招募士兵不拘一格,但不要绿营军等措施给湘军在军事思想、军事技巧等方面梳理的很清晰,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另外,还有一点其他45人没有的是曾国藩是真想干一番事,他有情怀和大志,这个太重要了。
创业都是艰难的,曾国藩虽然团练成绩不错,但在和太平天国对打时还是失败过几次,这些失败对于生性坚忍的曾国藩来说到不算什么,因为从小他就被父亲培养出比一般人坚忍的性格特点,然而让曾国藩后来差点得了抑郁症的事不是败仗而是拉不到投资,出身虽然翰林,但在皇帝这里拿不到风投,一方面你曾国藩出身没有旗字,另外你也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所以朝廷对根本不给他湘军军饷,没有军饷曾国藩就跑跑“二级风投”市场,跑了一圈也没一个投的,当时地方官员拥有财政权,但他打仗对于其他官员仕途也没啥帮助,基本上没人搭理他,后来一气之下,怎么想了办法从税收中找点银子,但这种做法你是断别人的财路啊,地方官员也都排挤下,此时的曾国藩面临人生的第一次考验,他此时就快得抑郁症了,都有遁入空门的想法,此时给了他逃避的想法,在人生最低迷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他正好可以回家丁忧,一开始皇帝不怎么请假,本来打算请三年,但皇帝只给他三月,后来他上书要投资和兵权,但皇帝还是信不过他,最后准了他三年假,就这样曾国藩人生第一次失败到来了,此时的曾国藩虽然是回家尽孝,但他内心郁闷之气困扰着他,脾气坏到了极致,骂人常有的事,而且还让儿媳妇流产了一次,家庭可谓鸡犬不宁,不过曾国藩还是有很强的自省能力,自暴自弃后他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他重新读《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能从这些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决窍。
怎么才能跳的最远?答案是蹲下来的时候,这次人生考验对日后曾国藩成为晚清第一中股名臣起到了最为重要的影响,曾国藩丁忧在家开始自省为什么会有今天?他比别人勤奋、比别人读书多,业宽以待人,也忠于朝廷,但为什么拿不到投资、甚至自己被请了三年假后,他的学生左宗棠都声讨他,说他关键时刻背信朝廷、没有男子汉气概等,这让曾国藩低落到了人生的最底谷,但后来再看曾国藩的这段经历,会发现这次是曾国藩的思想之变,用他自己的后来的话说,行动做事,由前时的方正,变为后来的圆通。他自己承认,“昔年自负本领甚大”,曾国藩这里把家居的两年自称为“大悔大悟”之年,他自认为前后行事“迥不相同”了。那么曾国藩怎么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呢?之前说了他也开始读书,什么《史记》、《汉书》,但他发现重新翻读,只能找到自己过去的思维印迹,并未发现新东西。郁闷之中使他认真阅读了以前看过,但并不相信的《道德经》、《南华经》等老庄的著述。这些书名为出世之学,但曾国藩重读,却为他的立身处世指点了迷津。把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处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读到这里、想到这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豁然开朗。曾国藩个人对自己的“大彻大悟”既是痛苦的,又是满得意的。苦在被迫放弃了自己前半生的信仰与行为;得意在毕竟发现了做人处世的“真正”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太平天国被打败后,曾国藩本来想轻松下,但事与愿违,此时在天平天国的影响开化下,之前不成气候的捻军发展壮大了,这个最早出现在明末以反清为己任的组织一开始不成气候的,这里面的成员最早也就是失意的农民和小生意手工业者,但被太平天国在革命斗争开化启蒙后,后来发展成了太平天国之后最强大的反清势力,剿捻自然成为清政府干掉太平天国之后的大事,不过这个事情没有啥可思考的,无非最后曾国藩又以坚韧和勤奋干掉了捻军而已。其实捻军的出现或者在局部的成功影响了一个人,就是毛泽东,就说一点就可以,捻军打仗和太平天国不一样,捻军多以游动战术为主,这个就是毛泽东时代的游击战啊!也是这个战术的运用让捻军对抗曾国藩时很有优势,所以毛喜欢看曾国藩,其实他不光从曾国藩这个人身上学到了东西,同样再对手中也提炼出来了对他军事思想深刻影响的内容。(爱猪网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手机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QQ微信微博已有2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