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疫苗毒株的前世今生之Bartha-K61株
伪狂犬病毒又称猪疱疹病毒,该病毒能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猪是该病毒的最重要的储存宿主和带毒者,该病严重制约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各国专家学者不遗余力的研究疫苗防控该病,欧美和亚洲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疫苗免疫、检测淘汰、扑杀等措施净化和根除了伪狂犬病,疫苗在伪狂犬净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众多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毒株中以Bartha-K61株为重要代表,目前在售该毒株的疫苗企业有42家国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和4家外企,其约占猪伪狂犬疫苗市场份额的60%。
Bartha毒株是1961年由匈牙利学者Bartha分离的猪伪狂犬强毒株,经猪肾原代细胞继代50代,在37℃培养,然后又转入32℃培养20代,并挑选1-2mm的小噬斑连续选斑培育而成。制苗时用40代种毒,先传猪肾原代细胞1-2代复壮,挑取小斑,再传鸡胚成纤维细胞制苗。其冻干后对细胞的滴度最低为103.5-4.5TCID50/0.2ml。该苗用于猪、牛、羊及犬的免疫接种。肌肉注射,两次免疫注射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两次免疫间隔3-4周。
Bartha-K61疫苗株不仅缺失了主要毒力因子gE及能与其组成复合物的蛋白gI,还在US区存在其他一些缺失,这些基因的缺失解释了Banha-K61疫苗株的安全性。gE基因缺失疫苗结合gE-ELASA鉴别诊断方法是美国和欧盟成员国推行伪狂犬病净化和根除计划的理论基础。
为防止不同的疫苗株间发生重组,使疫苗毒株毒力返强,所以gE基因缺失疫苗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美地区各国唯一被允许使用的修饰活疫苗。在美国和欧洲的应用实践表明,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应用对于伪狂犬病的控制和消除是一个突破。
1948年,我国首次检测出伪狂犬病毒,上世纪60年代伪狂犬病在地方流行,并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后疫情出现蔓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79年引进了Bartha-K61弱毒株,试制成功了伪狂犬弱毒冻干疫苗,通过 Bartha-K61疫苗应用有效遏制住了猪伪狂犬病疫情,为中国养猪业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但2011年以后, 免疫过伪狂犬疫苗的猪场爆发新的伪狂犬病,并从华北开始蔓延至全国,表现为母猪流产死胎、仔猪高死亡率,通过分离出的新毒株确认与经典毒株有所不同,表明伪狂犬病毒在我国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