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群养应首要考虑每栏母猪的饲养量

睿保乐 2015-11-09 16:37:00

65.webp.jpg

就母猪群体大小和状态以及现有饲喂方式而言,适合某一生产商的不一定适合另一生产商。

任何养殖场内,母猪群养对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都取决于众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对于母猪的某种空间分配方式,有的生产商可能认为太小,而有的生产商则认为良好。这种问题可能与饲喂高纤维日粮有关,因为它会促使母猪中断采食,频繁饮水,而群养方式为那些胆小、羞怯的母猪吃到饲料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母猪产2~3胎后改换至群养方式之初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得到缓解,因为这对于那些温顺、听话的后备母猪而言是一种间接选择。就母猪群体大小和状态以及现有饲喂方式而言,适合某一生产商的不一定适合另一生产商。在怀孕母猪改换群养方式时,通风、光照、日粮、品种、平均胎次、淘汰率、饲养管理、限位栏使用时间、饲喂系统、圈舍年龄与维护、畜栏与材质(混凝土)、垫料厚度、地面坡度等因素会相互作用,不同生产商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作者从现有生产商那里搜集了一些科学证据和经验之谈,介绍如下,以有助于生产者对设计和转换怀孕母猪群养方式的思考。

群体大小和状态(动态或静态)

在转换群养方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每栏母猪的饲养数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场的喂养计划和产仔方案。

大群体(每群大于20头母猪)

优点:

如果使用母猪电子饲喂系统(ESF)的话,成本效率更高;

易于转入新的母猪(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因为胆小、怯懦的母猪可以混入拥挤的猪群,躲避强势母猪攻击。

缺点:

难以单独观察每一头母猪(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

除非同批产仔,否则,母猪混群与再混群在所难免,这有可能会因损伤而增加母猪淘汰率。

小群体(每群不足20头母猪)

优点:

采用静态群组和小批量产仔模式,易于管理;

易于单独观察和注意每一头母猪。

缺点:

难以转入新的母猪(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

静态群组

所谓静态群组,是指母猪群体在一开始确定后就不再额外补充新的母猪(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直至群体规模因母猪循环使用和日常损耗而变小,不再适合生产。到那时,原群体就会解散,继而成立新群体。

66.webp.jpg



已有2条评论

宋清生11月09日
比例是多少
贵叔11月09日
量多太饱,量少太饿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