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伟(爱猪网CEO 农牧新思维主讲人)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文化形态,在历代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几支主流文化体系。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就是自然塑造性来看中国文化时,我们比较了解的是农耕文化、海洋文化、草牧文化。其中农耕文化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根基的影响最深,所以费孝通曾经写过一本《乡土中国》的书。但其实还有一支文化被忽视了,就是山林文化,如果你年长几岁,肯定还记得《乌龙山剿匪记》,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一部稀疏平常的电视剧,但题材本身说明了中国革命政权最原生状态时的样子。
海洋文化对商业的影响最深,就西方商业文明演进也是因为大航海技术,在中国,地靠沿海的商人比如温州商人、潮汕商人最典型,他们团结、有冒险精神,这两条恰恰是商业上最宝贵的品质。但山林文化又是什么一个特点呢?我们看看湖湘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湘属于楚,而且是犯人被贬之地,比如屈原就曾经被贬到这里,又称为南蛮之地。到了近代明清,我们基本上也看不到一些著名的学者,通过科举登上庙堂之上的寥寥无几。
但是到了清末,除了出现了曾国藩和毛泽东外,我们会发现,推动“百日维新”的一半都是湖南人,最著名的就是谭嗣同,后来的辛亥革命湖南人黄兴的功劳其实都大过孙中山,所以这个是值得思考的,湘文化在近代突然“崛起”于政治。说句玩笑话,为什么梁山好汉没有起义成功?因为“山头”太小了,在农耕文化土壤的基础上结出的“山林文化”的果子肯定不好吃。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历史,农耕文明统治的时间最长,但其间有两次被外族“篡位”,一次是草原文化的蒙族,另一次则是山林文化的满族,前者就不需要说了。说一下满族,满族最早为建州女真,生活在如今的长白山一代,依靠山林生计。如果把视角在拉大一些,你会发现西方则是依靠海洋文明建立起来的社会体系,所以农耕文明、海洋文明、山林文明都曾经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其实,今天中国也是一种山林文明的政治形态。海洋文明重视商业,西方建立起来了全球的商业规则,农耕文明重视地缘,中国在土地这个基础上产生了诸多地缘文化,而山林文明则重视丛林法则,讲究竞争性、运动性。所以要说中国现在社会的情况,就是山林文明所塑造出来的,在当前中国是这样的逻辑:山林文明式的统治之道,海洋文明式的经商规则,农耕文明的社会文化,而追随其根源则需要从湘文化这里开始。
宋代是湘文化的一个分界点,在宋之前湖湘文化是在自我进化的一个阶段,为什么说自我进化呢,严格意义上说在战国时代的楚国的时候,大量楚人南下到“南蛮”之地的湖南,比如当时屈原都流放到“南蛮”的湖南,但这次楚人的南下和当地湖南的土著人在文化上开始真正实现融合和进化。
因为当时的楚国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是六国中最牛逼的,比如你看《芈月传》时会发现当时楚盛极一时啊,而且少司命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啊,所以湖湘文化的源头是在楚文化这里,在往前就是湖南自己的土著文化了。那么从楚文化和土著融合开始到宋这段时间,湖湘文化在自我进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科技,比如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就是湖南人桂阳郡耒阳人蔡伦发明的,在比如长沙太守张仲景著成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甚至毛笔都是楚人在这个时候发明的。所以这个几百年的楚文化和湖南原有土著文化的融合终于在宋朝结出果实,比如在随后出现了长沙岳麓书院名列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此时出现了湖湘学派,这个学派极大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也为后来湖湘文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湖湘学派最早源于宋代湖南道州人周敦颐。他在晚期著作《通书》中提出了以“诚”核心的心性论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理学思潮的哲学基础,后人称他为理学宗主。程颖、程颐都曾受学于周敦颐,这两个姓程的王阳明都曾顶礼膜拜。周敦颐的理论是以后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对后来湖南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有极大的影响。
虽然周敦颐的理论是以后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但是推动湖湘学派发展的却是南宋胡氏父子胡安国和胡宏,这俩人其实是从福建迁徙到湖南的,由胡氏父子创立的湖湘学派经张栻之手得以向外传播,走向全国。张栻使湖湘学派达到了极盛,将湖湘文化和湖湘之学推向新的高度并且集大成者,是明朝遗臣王夫之。所以我们会发现,从宋代开始到明末,湖湘学派经过几百年的体系化终于成型。那么这个湖湘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是理学作为了内核。
王夫之又称为船山先生,早年在长沙岳麓书院学习,后隐居家乡衡阳曲兰石船山下,故给了这么一个称号,可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在知识分子这个领域没有不知道王夫之的,王夫之和黄宗羲、顾炎武被称为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就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人,而黄宗羲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但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到过黄宗羲定律,就是这个人,这个人对清朝税费制改革贡献很大。谭嗣同认为“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下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称其思想“空绝千古”。
清末民初之际,知识界几乎没有不知道王船山的人。王船山当时在读书人的心目中,成了诸葛孔明一样的人物。 所以我们会发现明朝除了出了一个王阳明,还有一个王夫之,王阳明心学大师,而王夫之则把理学继承并得以融合进化。其实,宋代以长沙为中心的湖湘学派,是湖南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学者群体,它那尊程朱理学、重经世务实和包容众家之长的学风,衍化成湖湘文化基因。
如果宋是湖湘文化的一个分界点的话,我们看看有哪些人把这条文化体系串联起来,并且这些人虽然在历史时空上不在同一个时代,但是能看到思想或者文化共性的传承和进化,首先是宋之前的屈原、他是楚文化和湖南原生土著文化融合的一个代表,湖湘文化的根基在这里能找到一些影子,当然如果从土著文化算起,湖南在上古时也很不错,但属于土著文化,屈原其实属于湖北人,屈原时代其实楚国已经有700年到历史,也是楚国从强走向弱的时候,也正是如此,有了后来亡国之后的跳汨罗江,接下来的人物是贾谊,这个人大家肯定不熟悉,就是在西汉写《过秦论》的哪个家伙,很有才华,被汉文帝刘恒尊为“博士”,但是后来因为不善处理庙堂之事而得罪其他大臣后来也被贬至湖南当太傅。
再接下来的王夫之是湖南文化史上的大家,但王夫之虽然才华横溢,但最后也是远离官场而隐身休学,也是出生在明末动乱的年代,以上三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继承了屈原的爱国思想、就连王夫之都反清复明果,第二都有才华,第三、都情商不高,不怎么擅长处理庙堂知识,第四 都出现在时代转接的历史节点,比如屈原楚走下坡路,王夫之在明末,曾国藩清末、毛在国民党期间,接下来就是魏源、这个人大家很陌生,他对林则徐有很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了解西方的倡导者,写了很多西方的数,也是各爱国人士,再接下来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等近代人,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有一半时湖南人写出来的,这些人串联出了湖湘文化的体系脉络。而且湖湘文化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拌匀重要得角色。但可惜的是,从现状来看,湖湘文化没有诞生出商贾大咖。为什么呢?
湖湘文化讲了这么多,包括对他起作用的人,那么湖湘文化具体怎么理解,其实就四个字:“经世之学”,就是在理学基础上衍生出的学问,也就是王夫之等人一直提倡的“通经致用”,通俗讲学问要理论结合实践,别整什么虚的,这个也是来自程朱理学的基因,虽然也为儒学,但基本上演化了,也是这样一个原因再加上土著文化的乡土基因为湘军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爱猪网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