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莱柯推荐阅读| 伪狂犬病毒真的变异了吗?

普莱柯 2019-04-11 16:12:24

1.webp.jpg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和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PRV主要感染猪,能够导致仔猪的高死亡率和种猪繁殖障碍,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疫苗免疫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但自2011年10月以来,猪伪狂犬病在全国不同地区暴发流行,导致中大猪、母猪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症状并死亡,养殖业再次遭受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伪狂犬病毒是否发生变异?”,“传统疫苗还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等疑惑困扰众多养猪人。

一、伪狂犬病毒是否出现变异?

根据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相关报道,根据图1显示,近年来中国 PR流行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中、华北及华东地区,涉及沿海地区或近沿海地区17个省份(直辖市),且多数为养猪密集地区。由于疫情涉及到很多已常规免疫PRV活疫苗的规模化猪场,因此人们推测流行毒株可能已经发生变异,导致部分疫苗株缺乏对PRV变异毒株的保护力。

2.webp.jpg

2012年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SCI上首家报道变异株。并详细阐述PRV变异株已开始在国内北方暴发,感染猪群出现高热(40-42℃)厌食、咳嗽、颤抖、腹泻、神经症状等,育肥猪死亡率可达10-30%。而此次感染猪场在出现疫情前做过伪狂犬疫苗的免疫,但仍有大量的养猪场出现伪狂犬感染情况发生。说明早期经典株疫苗无法有效防控变异毒株的感染。

3.webp.jpg

 图2  基于PRVgC 基因的系统发育及分子分型

多个研究机构通过对伪狂犬变异毒株测序,并与经典毒株基因序列对照。证实这些变异株相互之间同源性(97.1%-99.5%)较高,与经典PRV毒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96.6-99.1%),形成了1个相对独立的分枝。首次表明PRV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中国新流行毒株属于基因Ⅱ型。其他PRV毒株(如欧美分离株)属于基因Ⅰ型(图2),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为什么Bartha-K61疫苗(Ⅰ型)对中国新流行毒株(Ⅱ型)缺乏有效保护。

二、变异伪狂犬感染速度快的根本原因

变异伪狂犬在2011年10月份出现,但传播迅速,短短半年内感染多个养殖大省,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之前国内大多免疫的疫苗为伪狂犬经典毒株疫苗,而经典毒株对变异毒株保护力较弱,导致各养殖场即使免疫伪狂犬疫苗,也未躲过此次疫病的危害。

2、伪狂犬母源抗体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农场甚至能延续到15周。很大部分农场认为育肥猪后期抗病能力较强,感染伪狂犬病可能性极低,所以在母猪群免疫伪狂犬疫苗,而肥猪群不进行免疫,所以此次感染猪从中大猪开始,逐步传播至保育及分娩仔猪。

3、2011年底在爆发猪伪狂犬病同时,部分猪场感染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而这些养殖场为了控制流行性腹泻,采用了返饲等防控手段,无形中加快了伪狂犬病的传播和感染速度。

4.webp.jpg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