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焦点会议 | 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破解非瘟常态化下产业面临的难题

焦点会议  

导语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环保压力、非洲猪瘟疫情严峻、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生物安全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召开了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201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大会针对当前我国养猪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分析当前情况,预测行业未来走向,并分享自身防非方法、升级方向。

微信图片_20190519074423.jpg

文/蔣穎琪  (爱猪网记者/编辑)

5月16-17日,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201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在武汉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承办。据了解,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分析当前情况,预测行业未来走向,并分享自身防非方法、升级方向。出席会议专家主要有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何年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主任陈伟生、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执行会长、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扬翔养猪事业部总裁张从林、俄罗斯联邦动物健康中心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弗拉索瓦·纳塔利亚·尼基夫罗夫娜博士、高级研究员安德雷·佩尔申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兽医学、病理学博士Tiffany Lee、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理查德·弗兰切博士、英国养猪协会的克瑞斯·杰克逊、澳大利亚猪业协会政策分析师陆博深、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双胞胎技术服务部总经理代广君、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兴付、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副处长于慧媛。“近年来,畜牧业发展面临环保压力、资源紧张、结构矛盾突出、动物疾病防控需要加强等问题,因此畜牧部门人员应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何年华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27.jpg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主任陈伟生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主任陈伟生在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5月第二周生猪价格同比上涨不少,但绝对值仍然不算高。9个月31个省区发生129起非洲猪瘟疫情。从散养户到大型养殖场,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均有发生。非洲猪瘟传播途径中,车辆人员物品流通传播占41.9%,生猪及产品跨区调运占15.18%,泔水等餐厨剩余物喂猪占42.86%。病毒具有高接触性传播,高致死率,高病毒存活力的特点。目前无田间使用的疫苗。“猪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经历非洲猪瘟的考验,猪业将会跳跃式地升级。”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在开幕式上指出。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07.jpg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

“现在非洲猪瘟疫病已经对我们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形势仍不太乐观,未来,一方面,我们要严防死守,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保护好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育种场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快扩大生产,有条件的地方恢复生产。”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执行会长、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提出。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16.jpg

 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

大会从分享各国非瘟、疫病防控方法,非瘟常态化后产业思路,饲料企业出路,现代化猪场如何建设四个方面助力猪业转型升级,各项政策为猪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四国养猪协会代表分享非洲猪瘟防控经验

本次大会共有四国养猪协会代表分享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其中有已经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也有尚未暴发的国家。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48.jpg

俄罗斯联邦动物健康中心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弗拉索瓦·纳塔利亚·尼基夫罗夫娜博士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45.jpg

俄罗斯联邦动物健康中心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安德雷·佩尔申博士

俄罗斯已被非瘟笼罩10年,本次会议上,俄罗斯联邦动物健康中心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弗拉索瓦·纳塔利亚·尼基夫罗夫娜博士、高级研究员 安德雷·佩尔申博士介绍了俄罗斯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弗拉索瓦·纳塔利亚·尼基夫罗夫娜博士表示:“非洲猪瘟变异性很高,不容易在组织中查出,而且不同方式检测灵敏度差异很大,所以现在无有效疫苗。”同样来自俄罗斯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的安德雷·佩尔申博士分享了俄罗斯应对非洲猪瘟的经验,他表示,非洲猪瘟病毒在俄罗斯主要通过受污染的车辆、泔水为主要传染途径,平均蛰伏期为4.1天。一旦猪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将以该猪场为中心,划定5公里的保护区,10公里的隔离区(具体情况根据省届县界调整),并在控制区通过购买方式回收生猪及猪肉制品,禁止上市买卖。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51.jpg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兽医学、病理学博士Tiffany Lee

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兽医学、病理学博士Tiffany Lee表示,食品安全是美国肉类和家禽业的首要任务。作为非非洲猪瘟疫区国,美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严格的相关政策,各个协会都有密切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到防控工作中。这些协会包括美国猪肉生产者委员会、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美国猪兽医协会、猪健康信息中心等。美国的疫病预防工作主要措施有:1.对无疫区持续监测,持续口腔液体检测,通过挂绳子的方式,猪咬后取样检测;2.在受感染区进行彻底消毒;3.猪场需要营造生物安全文化,让员工理解并执行;4.每个猪场须有登记在册的身份识别号,每只母猪设立猪只识别号。而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理查德·弗兰切 博士则表示,淘汰猪在阻止病毒传播中发挥很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45.jpg

英国养猪协会的克瑞斯·杰克逊

来自英国养猪协会的克瑞斯·杰克逊则表示,发生疫病后,应立即设置禁止区,禁止任何人进入。运猪时只能由猪场员工从猪场通道运出,运出后不再运回。买健康种猪,原料只能由猪场员工搬入。病媒介管理比较难,但是我们必须尽力做好。设立病猪圈隔离病猪,设立病猪的治疗和放弃的条件。死猪最好用焚烧的方式,其他方式可能造污染。最重要的是,猪场要时刻保持卫生。英国是岛国,与中国不同,但可以分享我们经验和许可制度。“生物安全措施都是很重要的,某个地区不能进入就不能进入,制度要执行到位,令行禁止。人员流动是最大的风险。”英国养猪协会的 克瑞斯·杰克逊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755.jpg

澳大利亚猪业协会政策分析师陆博深

澳大利亚猪业协会政策分析师陆博深表示:“猪群没有重大猪疫,主要的猪疾病在澳大利亚并不存在,但是由于各类猪病在各国蔓延,澳大利亚高度警惕建立边境制度。”据了解,预防澳大利亚出现非瘟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做好海外的生物安全,2017-2018年,有两千五百万游客越过了澳大利亚的边境,因此做好海外生物安全是非常重要的;2.做好边境生物安全,去年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在港口检测17000艘船、58000个集装箱,找到69000件不合格产品;3.做好国内生物安全,在澳大利亚,每只猪都有猪护照,但凡暴发疫病,猪护照能够溯源。

防控非瘟是持久战,产业升级是当务之急

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三国虽然还未暴发非洲猪瘟,但是已经建成了一整套生物安全体系,并在不断完善,而自去年8月,非洲猪瘟横扫我国大江南北,那么非洲猪瘟常态化形势下,生猪养殖企业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构建生猪全产业链?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30.jpg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则表示,第一,非瘟疫情带来五大变化趋势:1.生物安全全面升级,标准更严格,措施更彻底,管理更实效。2.养猪投资更大,养猪成本增加。3.猪群更健康,生产成绩更好,预期收益更高。4.食品安全更有保障。5.有资本的支撑,养猪业发展得更快;第二,疫情倒逼行业升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猪群健康管理,从控制疫病上升到控制环境高度。2、智能化养猪应运而生,智能装备投资,竞相开展。3、产业服务更理性,运作更规范。4、中国养猪业从技术到装备会全面升级;第三,企业应从疫病入口采取应对措施:1.一级入口(养殖场外到场内之间的传播),养殖场应构建生物安全屏障,杜绝疫病从养殖场外传入场内。2.二级入口(养殖场内栋与栋之间的传播),做好防控措施,防止疫病蔓延。3.三级入口(栋内舍与舍之间传播),建立防火墙,阻断传播。4.四级入口(舍内栏与栏之间传播),应快速检测,早发现,早拔点灭源。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27.jpg

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

“非洲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其一是政策上的变化,其二是养殖企业面临的挑战。”温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表示。据了解,胡春华副总理多次在非洲猪瘟防控会议中强调分区防控,随着猪肉调运取代生猪调运,“集中屠宰、冷连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而据中国畜牧行业协会统计,10年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总出栏量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45%。因此,猪业上下游需要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夯实通向未来的道路。

面对产业升级,饲料企业未来努力方向

那么,处于猪业产业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饲料企业,在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和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该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831.jpg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

“我的主要观点是,粮食供大于求局面没变,但产量关系在变,主产区外运局面没变,但外运数量在变,玉米价格在回升,加工用量提高,生猪养殖玉米用量下降,但玉米消费增加趋势没变,由于国际贸易争端,2019年美大豆下降幅度较大,玉米价格也小幅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23.jpg

双胞胎技术服务部总经理代广君

“非洲猪瘟对整个养猪行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饲料应该成为猪场防控非瘟的其中一道防线,双胞胎为向顾客提供清洁饲料,在产区内设定了四道防线。”双胞胎技术服务部总经理代广君介绍到。据了解,双胞胎为应对非瘟建立的防线有:第一道防线:原料码头/车站,用PCR非瘟检测仪等)原料检测、车辆检测与消毒;第二道防线:前置洗消点。熏蒸消毒药品:高锰酸钾+福尔马林。车辆清洗: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第三道防线:饲料厂大门,人员脚踏、浸泡、熏蒸消毒,车底自动喷雾消毒、驾驶室喷雾消毒,检查车辆洗消合格卡;第四道防线:生产车间。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带,进生产区人员必须熏蒸消毒,并换生产区工作服或防护服(外来人员),进生产区原料车、成品车等车辆必须消毒,超长高温制粒,温度85度制粒时长3分钟。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750.jpg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

除了企业自身努力方向,猪业上下还密切关注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关于这一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表示,畜牧养殖关系国计民生,但疾病多,效率低,污染大,所以抗生素是不可替代的,早期使用抗生素效果较好,而且抗生素耐药性与使用量之间已无必然联系,因为耐药性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相关,在医疗花费水平高的前提下,自付比例越低,耐药性水平也较低。因此,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宗辉建议科学使用抗生素。

面对产业升级,如何建设现代化猪场

会议上,三家企业就行业升级,未来生猪养殖发展趋势为中心,分享了自身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05.jpg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

“非瘟常态化背景下,天兆通过6个模式,让防控非瘟少走弯路。”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表示。据了解,天兆建设现代化猪场的6个模式为:1.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天兆坚持走“公司+家庭农场”模式之路,分散养殖密度,降低单个猪场的疫病风险;2.多点式多批次生产模式,天兆猪业通过建立“1+2+4”多点式生产模式,解决传统养猪因每日都存在的断奶、查情、配种、分娩等环节埋下的疫病传播隐患;3.前瞻性建筑模式从源头阻断病原,天兆根据猪场生物安全级别的不同,设计五个防护圈,有针对性地梯次增加生物安全防护强度;4.高标准供应模式,非瘟暴发后,天兆即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猪场物资供应链的管控;5.集中统一的销售模式,为应对非瘟疫情,天兆猪业管辖内各猪场猪只暂停分批销售,改为一次性清栏销售;6.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据可循,让日常防控工作执行到位。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09.jpg

 扬翔养猪事业部总裁张从林

而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倾向于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建设现代化猪场。“未来猪场,智能化养猪,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连接人、猪、物、场,配套智能设备产生数据,计算、分析、决策、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协同管理,提升养猪效率,降低养猪成本。”扬翔养猪事业部总裁张从林解释到。据了解,扬翔分三个步骤实现智能化养猪。第一步:把猪场搬上互联网,人、猪、物都在线,第二步:数据智能采集、计算、分析、决策、控制,第三步:智能协同管理,降低养猪门槛。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12.jpg

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兴付

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致力于动物身份识别、养猪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猪场及物联网养猪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从猪场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解决养殖业信息传递效率低有误差这一问题。“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兴付表示。

解读国家政策,为猪业护航

猪肉供给关系民生大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就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和保证猪肉供应发布了讲话。陈光华指出:下一步防控重点在于强化排查,果断处置,全面阻断,严防严堵促进转型。讲到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方面时,陈光华表示:今年生猪和猪肉供给取决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母猪存栏量。3月份以来价格上涨对母猪补栏形成了一定拉动作用,对缓解明年元旦春节的猪肉供应紧张局面是有利的,但对增加年内猪肉产量帮助不大。今年全国猪肉有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减产,下半年消费高峰期猪肉供应可能会偏紧。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19.jpg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

关于如何开展稳定生猪生产的工作,陈光华表示,开展稳定生猪生产工作,包括切实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维护正常生产秩序,积极引导鼓励补栏增养,强化形势监测和宣传引导,鼓励养猪场户补栏增养,强化生猪养殖技术服务,推动养猪业提质增效,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引导产销区供需逐步平衡。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副处长于慧媛,介绍开发性金融如何支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据了解,开行支持生猪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目标是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结合精准脱贫工作,以支持国家级龙头企业为抓手,推动我国生猪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平抑生猪价格波动,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实现生猪产业的提质增效。

微信图片_20190519012952.jpg

 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基础设施副处长于慧媛

那么,国家开发银行具体支持猪业产业发展的哪些方面?第一,支持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结合产业扶贫工作,支持国家生猪养殖布局优化调整,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优先支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效明显的项目;加强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设施化装备水平。支持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发挥引领作用,加强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提升全行业管理、技术水平,切实增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支持现代生猪种业发展。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培育我国生猪种业的核心企业,支持核心育种场、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关键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增强生猪制种供种能力,从源头保障生猪生产质量。支持养殖-屠宰产业链建设。 按照 “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要求,推动优化屠宰产业布局。支持屠宰企业在生猪主产区设厂,增加冷鲜肉和分割肉的生产能力。支持养殖企业增加屠宰环节产能,延伸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减少活猪流通环节。

第三,支持猪肉储备体系和现代物流建设。支持中央、地方政府猪肉储备体系及骨干企业开展商业储备,扩大收储规模,保障政府和商业储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重点支持企业标准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购置、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支持粪污废弃物综合利用。支持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开展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合理布局生猪养殖,支持养殖业与种植业、林果业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解决养殖环节环境问题,推进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五,支持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订单、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小农户获得技术提升、产业链延伸红利。支持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坚信,虽然目前形势严峻,但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场灾难一定会过去。我们养猪业一定可以恢复。一方面,有条件的需要尽快恢复生产。有关方面正研究保供给问题,研究替代品问题。后期市场如何,仍然难以判断。另一方面,需要恢复消费者信心,加强宣传,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