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爱猪网CEO兼主编 战伟
- 知识问答一 -
问:为什么牧原十七分场对牧原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答:2010年,在整个牧原发展历史上来看,这一年对于牧原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为什么?
因为位于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2009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牧原十七分场,主体猪舍已经投入使用。该分场总占地面积1720余亩,总投资3亿元,将拥有员工420余人,年可出栏商品猪30万头,单场规模世界第一。
牧原食品第十七分场的建设投产,对牧原食品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牧原已具备超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能力;也标志中国养猪产业在猪舍自动化建设、先进养猪技术运用等方面,在当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所以这一年,前来牧原参观学习的领导、同行、专家络绎不绝。
现在来看,对于牧原来说,2010年第十七分场的建成,不光是牧原具备建设、运营现代化大型集约化猪场的能力,为随后牧原模式的复制提供了方法论。
更为重要的是,牧原具备了根据中国养猪环境和文化特点,可以协同各种产业资源、社会资源的能力,找到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钥匙。而推动社会进步,到现在仍是牧原企业价值观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所以说2010年对于牧原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在这一年过去的18年,牧原一直寻找适合中国养猪的技术、猪场结构、环境要求,组织文化建设、融资方法等,而这些最后都通过浓缩到十七场的落成中。
- 知识问答二 -
问:牧原的800万的目标是2010年提出的,他们是怎么实现的?
答:牧原为什么能持续进步?就是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秦总对目标的胆大包天的设置,而到今天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真的设置了难以企及的“胆大包天”目标,比如要出栏5000万,8000万等,这些目标其实都不属于胆大包天,因为没有具体的实施可能性。
牧原提出目标,则具有很强的资源配置,文化配置,组织配置,也就是为了目标的实现,牧原有很强的各个方面的配置资源的能力。
也就是《基业长青》这本书提出的一样,目标可以设置的胆大包天,但你这个目标必须是清楚的,而且能刺激人的,有明确实施措施支撑的。
- 知识问答三 -
问:为什么说牧原的教派文化能让人变好?
答:就是牧原文化的四个向度,它包括了人、猪、事、家,而这四个要素也组成了牧原的事业,所以牧原文化是让这个四个要素,也就是牧原的事业能做出更多社会价值,所以文化最终是要实现价值的。
另外,落地牧原文化理念的还有养猪节,牧原乐园、光盘行动等形式。其实都体现出了秦英林先生的品格,他不是在养猪,他是在通过养猪的事业在育人。
- 知识问答四 -
问:秦总怎么能准确地做到对战略目标准确的评估?
答:比如在2010年,他就确定未来肯定是大规模化现代化养猪企业的模式,这个景象不管是他出国看到了欧美,还是他自己的勾勒出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坚定这个未来养猪模式的画面,能想到牧原未来的样子。
然后根据这个样子再量化成养猪的数量指标,而你给别人提画面是没有用的,太抽象,但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是自己要有明确的未来画面感的。
现在你去牧原参观,一进他们的办公大楼,就能看一幅巨大的油画,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叫祖国颂,这个就代表了秦总大脑的一些画面感,未来牧原要做的事情就在这个幅画里。
牧原之所以一步步的进化,最关键的是秦总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这个样子是能适应行业和社会,一步步的按照未来适应的样子进化就可以了,这个就是牧原的一个进化理论。
- 知识问答五 -
问:为什么牧原的人那么爱学习?
答:从大的方面来看,养猪行业是一个技术应用型的行业,也就是重视知识的应用,我们客观的说,养猪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怎么爱学习的,但牧原恰恰相反,所以说,牧原能建设一个符合养猪行业的组织,其中反其道而行把学习植入了组织进化中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学习又和创新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读书会的口号就是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所以说学习型组织,也就是创新型组织,一旦这个组织具有了创新的活力,组织的进化和再生能力就提高了。
(以上内容精选自中国猪业总裁读书会,爱猪网主编战伟主讲的领学课《通过<基业长青>,解读牧原永续经营的基本准则》)
想听完整课程内容,敬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