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动态 | 第三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五大主题论坛亮点合集

会议动态 2019-09-20 23:44:00

2019年9月20日,第三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三层会议厅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延续“效率、质量、生态”的主题,紧扣养猪行业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了五大主题论坛、四个特色论坛及两个企业卫星会,围绕学术界、产业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发挥科技对于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640-2.jpeg在成功结束了以“绿世界”峰会命名的会前会之后,大会第一天日程仍然精彩纷呈、看点不断,遗传与育种、营养与饲料、疫病与防治、生产与福利、设备与环保五大主题论坛均保持着高水准、多层次和广视野。其中,特邀报告均为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带来的各自相关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成果,参加口述报告的学者则分享了本人或本课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令参会代表受益无穷。为了便于参会者根据各自需要定向选择感兴趣的报告,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仍采用平行分论坛的形式,各分会场均为步入式,方便观众灵活听会。也正因如此,参会代表在面对众多精彩报告时无法一一兼顾,必须做出取舍。限于专业和精力,小编也只能走马观花,且听且走,将看到的亮点归纳整理一二,不周之处还望谅解。遗传与育种论坛遗传与育种论坛在全天的会议中始终保持着高人气,参会代表济济一堂,会场交流气氛既轻松又热烈。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刘娣教授带来的“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机遇和挑战”报告一度将会场氛围推向高潮。

640.jpeg

中国是世界猪肉最大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生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消费量占全球的63%以上。然而,一场非洲猪瘟令中国养猪业陷入动荡和困境之中。刘教授认为,中国猪业要发展必须以猪种为先。尤其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之下,中国猪业更要用更好的种猪实现产业的优势高效发展和突破,种猪国产化成为刚性需求。在刘教授看来,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拥有实现种业突破的地方猪种资源基础。刘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中国曾经有150多种地方猪种资源,目前还有93个,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猪种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之外,我国还拥有实现突破的育种实践,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几代育种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地方猪品种培育了一些新品系,也通过地方品种导入外血培育了一系列新品系,1996年至今,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猪19个。
经过过去几十年来积累和努力,我国已经拥有了实现突破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能力。非洲猪瘟的爆发也让地方猪种资源产业化利用有了很好的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科技工作者和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地方猪种的自主育种工作一定能够取得突破。

640-3.jpeg

640-4.jpeg

640-5.jpeg

营养与饲料论坛

动物营养被认为是提升动物生产性能的最大潜力所在,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动物营养学家及企业界在猪的营养和饲料配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养猪生产在面临降低饲养成本需要的同时,降低营养物质排放量、减少环境负担成为重要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学术界和应用界提出了精准营养概念,为解决这项挑战提供了契机。既是行业热点,便是会议关注所在,在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的营养与饲料主题论坛中,来自广东农业科学院的蒋宗勇研究员通过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系统阐述了仔猪精准营养技术,对仔猪消化能、净能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蒋宗勇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出,我国仔猪在5~7 kg阶段的日增重比NRC多 8 g/d,而在7~11kg和11~25 kg阶段的日增重却比NRC少,可见精准营养技术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数据。在蒋宗勇研究员看来,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养猪事实上也存在着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基本的数据,导致在通过人工智能计算猪的营养需要时没有模型,而这些数据的形成和收集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640-7.jpeg蒋宗勇研究员强调,2020年,我国将进入“饲料中禁抗、养殖中减抗、畜产品中无抗”的“三抗”时代,而欧洲禁抗经验告诉我们,饲料禁抗之后断奶仔猪要实行低蛋白日粮以减少腹泻,因此,有关氨基酸平衡的基础性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

640-8.jpeg640-9.jpeg640-10.jpeg

生产与福利论坛

有关动物生产与动物福利的研究在中国畜牧行业仍属于相对比较新的领域,但在国外已有多年研究历史。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的生产与福利论坛特邀了日本麻布大学的坂田亮一教授,希望通过日本肉类加工技术的变迁,给中国的畜牧业同行带来启发。坂田亮一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日本食肉加工的历史和特点,及日本盐渍剂、发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使用情况,分享了全球在发色剂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整个演讲过程有趣有料,精彩不断。

640-12.jpeg坂田亮一教授以火腿和香肠为例,介绍了日本食肉的特点。根据坂田亮一教授的介绍,一战之后,通过向德国学习香肠生产技术,日本开始在本国推广维也纳和法兰克福香肠,以及火腿和培根。但有很长时间,日本的火腿和香肠只有富裕的人才能吃到。目前,每个日本人的食肉消费量大约32.5 kg/年,其中加工肉类品消费量合计约4.7 kg。

640-13.jpeg

640-14.jpeg

640-16.jpeg

设备与环保论坛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6年以来,全国环保政策收紧,环保新政迭出,各地对猪场环保的问题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长久以来,猪场臭气排放备受诟病,在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的设备与环保论坛上,诸多与猪场粪污处理相关的环保话题被一一探讨。2018年1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优化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制定了《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据此可进行区域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配套土地面积计算,在本次论坛上,这一话题也被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朱志平博士进行了深刻系统的解读,并详细介绍了关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关测算方法和标准。

640-17.jpeg

640-18.jpeg

640-19.jpeg

640-20.jpeg

640-21.jpeg

疫病与防治论坛

尽管非洲猪瘟是当下养猪行业最关注的疫病问题,但影响我国养猪业的疫病种类远不是非洲猪瘟一种,在本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的疫病与防治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圆环病毒等常见、多发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非洲猪瘟的爆发及传播告诉我们,我国在疫病防治、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如何提高行业的疫病防治水平,是我国养猪行业发展的根本。

640-22.jpeg

640-23.jpeg

640-24.jpeg

640-25.jpeg

640-26.jpeg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午的会议活动中,勃林格殷格翰和法国诗华卫星会同样吸引了参会代表的驻足观看。勃林格殷格翰借中国猪业科技大会召开契机,向行业正式推出了基于非洲猪瘟的ASF COMBAT风险管家。这是一款中国版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的软件。卫星会设计别出心裁,开场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示了一幕关于智能养猪场景下的风险管控场景。

640-27.jpeg

在勃林格殷格翰看来,关于猪群健康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勃林格殷格翰的思路一直没有变过,即便目前有了更严峻的非洲猪瘟,“防控有道”仍然是最重要的。“防控有道越来越重要,当发生疾病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我们要做的防控在发生之前”,勃林格殷格翰郎世峰说。

640-28.jpeg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研究室杨汉春教授带来的“非洲猪瘟防控的现实、挑战和策略”报告,带领观众回顾了我国过去一年以来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所作的工作,引发了参会观众的深入思考。在杨汉春教授看来,非洲猪瘟的防控突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生物安全是成本最低的防控手段,而人是决定非洲猪瘟防控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非洲猪瘟已重创我国生猪产业,关于非洲猪瘟防控乃至我国生物安全防控的理念问题需要年轻的兽医工作者重视。杨教授强调,非洲猪瘟防控将是一个持久战,根除是控制非洲猪瘟的必由之路。未来对付非洲猪瘟需要消灭传染源、消除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养猪行业要有信心、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且不能急功近利。

640-29.jpeg

 一天的报告意犹未尽,明天,除了五大主题论坛继续召开之外,还将有四个特色论坛同步召开,期待您的关注!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