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每头母猪年平均提供断奶仔猪(PSY)在15头左右,对应的这一数据:丹麦约为30头,欧盟平均约为26头,美国约为25头。通常,PSY被作为衡量猪场生产水平高低的一大指标,除了受遗传育种影响外,还受疾病、营养、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在后备母猪阶段应该如何去把控?为此,《国际猪业》记者日前采访了美国金宝公司繁殖生理学家Mark Wilson博士。
母猪繁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环节相互关联,而最基础的是营养的摄取和利用。
更多的是“自愿”淘汰,或者6胎后强制淘汰
《国际猪业》:在母猪场后备母猪留用率水平方面,中国大陆地区与美欧国家有哪些差别?理想的胎次分布是怎样的?
Mark Wilson:目前,美国母猪场的理想淘汰率大约在42%~45%之间,对于美国母猪场而言,这是一个最佳经济回报的目标。就后备母猪而言,包括头胎产后的母猪,淘汰率在22%~27%。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母猪场母猪的使用寿命往往较长,淘汰率低,但在生产效率、查情等细节问题上还有待改善。我最近一周都在中国的母猪场,我们了解到中国母猪场的淘汰率大约在15%~25%之间。
理想的胎次分布,就要尽量保持最高产的几胎在猪群中占的比例最高。在美国母猪场,为了满足育肥猪场的需求,母猪年产胎次在2.4~2.5胎之间。我们重视第一胎的产仔数和产仔质量。如果你观察前后几个胎次的仔猪,你就会发现,第1胎仔猪往往不如第2、3、4胎仔猪从初乳中得到的免疫球蛋白多,因此第一胎仔猪更容易生病,死亡率更高,长大之后其生产绩效也相对较低。这也是美国母猪场会淘汰一个相对标准比率的母猪的原因,并且在第6胎之后全部强制淘汰。
美国母猪场淘汰更多的是“自愿”淘汰,或者6胎之后强制淘汰。美国母猪场的淘汰母猪通常是卖给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香肠,同时,后备母猪会替代淘汰母猪的位置,并且在进行淘汰时,后备母猪已经做好了繁殖的准备。如果母猪淘汰后,没有后备母猪进行补充,这一淘汰过程就不能称为一个良性的淘汰,而是一个会带来损失的被动淘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密切关注猪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原因。
我们淘汰头胎母猪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跛足,以及母猪繁殖障碍。这些淘汰都是被动淘汰,因为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例如,他们不再适合继续待在猪群中;其生产性能无法与其他母猪竞争;因为窝产仔数不高,计算下来,其产仔成本太高等。而另一方面,就当前美国培育后备母猪的成本而言,当到了第3胎,已经繁殖了足够多的仔猪,实际上这时候母猪已经是没有成本,所以4胎及以后胎次繁殖仔猪的整体成本会下降,从而增加猪场的盈利。
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可以让管理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方面。
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有利维护猪群健康稳定性
《国际猪业》:影响后备母猪被提前淘汰的因素有哪些?请谈谈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的重要性?
Mark Wilson: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相关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以及头胎母猪的淘汰是由繁殖障碍或跛足问题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就繁殖障碍而言,如果母猪在第一胎生产后不发情,或者第一胎的产仔数量和质量非常差。这样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繁殖生产的概率会大大降低,结果是很多猪场会选择将其淘汰。
跛足问题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有关记录显示,淘汰母猪中约有15%是由于跛足问题被淘汰。因为跛足及由此产生的应激会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会导致母猪断奶至发情的间隔延长,非生产天数增加,窝产仔数和窝断奶仔猪数减少。如果后备母猪在头胎生产之前跛足,那么它在头胎生产之后,可能就会因为太瘦或不再发情,导致不能继续下一胎次的生产。
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既有利于提高母猪分娩率,减少每月、每周需要补充进入猪群的后备母猪数量,也有利于降低新的疫病被带入猪群的风险,维护猪群健康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后备母猪淘汰率,可以让管理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例如,在夏季高温高热的环境,如果过多的后备母猪被淘汰,为维持生产规模,就可能导致一些原本应该正常淘汰的母猪继续留在猪场,进而影响猪场整体生产效率。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繁育猪场母猪的使用寿命往往较长,淘汰率低,但在生产效率、查情等细节问题上还有待改善。
减少疾病、炎症反应,对母猪繁殖成功最重要
《国际猪业》:影响母猪成功繁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否可以通过改善猪场的一些细节问题来提高母猪采食量并提高繁殖?
Mark Wilson:我认为母猪成功繁殖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炎症和疾病、哺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后备母猪的发育及驯化、授精的适当时机、合理的胎次分布及员工培训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疾病、炎症反应和其他应激方面的影响,例如热应激、跛足、乳腺炎,以及其他损伤、感染等。如果在这几方面做不好,此后的每一步就将更加困难,这就是我之所以将疾病、炎症列为首要影响因素的原因。
我们总是尽可能使母猪保持良好的采食量,尤其在哺乳期。其中,哺乳期的最后一周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一周要使母猪的采食量维持在最佳状态。
如果在断奶前的最后一天减少营养的摄取,影响则不至于太严重,因为不用担心母猪得乳腺炎。但是,在下次配种之前,需要让母猪尽可能的增加采食量,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母猪排卵,从而提高下一胎的产仔数。
再进一步讲,如果猪场的地板有破损、漏洞或者缺口,母猪经过的时候就可能刮擦受伤,而这些损伤会在现有的例如采食量等问题上,并使原有问题雪上加霜,因为损伤会使母猪的能量从生产和繁殖转移到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哺乳、生长以及繁殖。所以,母猪繁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环节相互关联,而最基础的是营养的摄取和利用。一旦产生应激,免疫系统被激活,将消耗大量能量,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
只有在维持代谢、泌乳、生长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母猪才能继续繁殖。如果采食量不足就会影响繁殖效率,无法让动物的繁殖潜力得到良好发挥。因此,需要不断致力于减少炎症、损伤以及应激在猪场发生,使母猪采食更多饲料,这样母猪才能发挥其所具备的繁殖潜能。
蹄甲组织发育,对于蹄部健康是非常重要
《国际猪业》:谈到跛足,我们知道改善猪舍的地板等有助于减少母猪跛足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母猪的营养也非常重要,请问如何通过营养改善母猪跛足问题的发生?
Mark Wilson:猪场需要减少妨碍母猪生长繁殖的各种影响因素。例如,地板有问题就容易损伤母猪蹄部,那么就要解决地板的问题。而通过营养可以让母猪生长出理想的角质组织,也就是蹄尖外面包裹的一层,这部分是整个蹄部的支撑。蹄甲组织的发育对于蹄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锌、铜、锰等矿物质营养可以促进蹄部组织的形成和发育。
通常,我们希望母猪长出坚硬的蹄甲组织,但又不能太硬以至变脆。蹄甲应同时具备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如果角质变脆,蹄甲就很容易损伤。因此,角质部分既需要具有一定硬度、能耐磨损,又需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减少蹄甲裂缝。营养对猪的蹄部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锌和铜与角质的合成有关;锰对骨骼和关节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微量元素锌铜锰的来源也非常重要。严重的蹄病会伤及真皮组织引起疼痛造成跛足,所以,通过调节营养可以很好地预防蹄病和跛足。
氨基酸锌络合物可有效防范母猪热应激
《国际猪业》:母猪热应激时,不同来源的锌会产生不同效果,有机锌是否是最好选择?
Mark Wilson:实际上,这决定于具体所涉及的问题以及确切目的是什么。关于有机锌和无机锌的比较,对于断奶仔猪,如果是刚断奶的仔猪感染了疾病,为了尽快控制病情,这时可用氧化锌。含氨基酸锌络合物的有机锌是提供营养的,氧化锌的高锌是用来杀菌的。
在热应激下,如何保护母猪肠道健全的问题上,氨基酸锌络合物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种形式的锌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保护作用,从而对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减轻热应激造成的炎症反应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母猪在高温环境下,为了尽快散热凉下来,血液会流向机体的表层,呼吸也随之加快。这时候在肠道内,肠道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和营养,这就造成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攻击肠道细胞之间的间隔结构部分,即紧密结合蛋白,紧密结合蛋白被破坏之后,细菌细胞壁(内毒素)就会进入体内。引起一些列的内毒素反应乃至中毒反应。试验研究表明,在保护母猪肠道健全方面,单一硫酸锌的防护效果明显不如含氨基酸锌络合物的有机锌的替代效果,后者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防止内毒素进入体内,而且可以促进动物体产生更多的脂多糖结合蛋白来结合内毒素,从而减轻内毒素的中毒反应。
手机号登录 第三方账号登录:QQ微信微博已有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