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丨解决猪周期难题 专家和企业指向建设全面系统的产业稳定机制

猪业资讯 2021-06-15 17:59:08

资讯logo.jpg

不断下滑的生猪价格,让消费者喜迎“红烧肉自由”的同时,却让养殖户愁眉渐紧。“去年的时候,亲戚朋友还很羡慕我们养猪,明里暗里打听一年挣了多少钱,今年,这种羡慕就成了同情,‘赶紧把猪卖了吧,都跌成这样了。’”提及最近的养猪行情,有养殖户在和《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不禁苦笑。

而将时间切回至2020年,一路飙升的猪价却让消费者叫苦不迭。这种“两头翘”的现象引发了全民关注,难道就没有办法让生猪价格保持在恒定的区间,从而避免养殖户和消费者“得即欢喜失即忧”现象吗?

在《证券日报》记者的多方采访中,专家和企业将解答猪周期难题的答案指向了建设全面系统的产业稳定机制,以保证生产稳定性,从而规避周期性价格剧烈波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猪周期受猪肉农产品特性的影响,猪价的周期性涨跌本身是受市场机制调节的,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而猪周期屡屡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周期内生猪产能出现过快增长或者快速下降导致的价格波动剧烈,解决此问题的根源是生产的稳定性。

“系统风险”成行业共同症结

查阅公开信息可知,2018年以来,猪周期逐步进入上行通道,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产能一度十分紧张,而拥有资金优势的上市公司,曾多次发布公告投资扩产。如今来看,当初扩建的产能释放效果十分明显。

进入今年6月份以来,多家拥有生猪养殖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发布了5月份的销售数据,数据也显示,价格仍然在下滑。

例如,天康生物今年5月份销售生猪12.39万头,销量环比下降5.85%,同比增长42.25%;销售收入2.36亿元,销售收入环比下降2.48%,同比增长1.29%。

牧原股份今年5月份销售生猪309.7万头(其中仔猪销售33.8万头),销售收入67.80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19.6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7.65元/公斤,比4月份下降16.39%,“5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公司解释。

金新农称,今年5月生猪销售均价25.41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18.44元/公斤),生猪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环比变动分别为-29.42%、-33.38%和-27.80%,同比变动分别为48.73%、44.44%和-49.88%。

不少上市公司在关于生猪的公告中,都会细心地提示一句:行业价格变动是系统风险。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猪周期的出现,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分析,“以此轮猪周期为例,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猪周期,是因为受到了非洲猪瘟疫病的影响,导致产能大为缩减,这是内因;而在价格的刺激之下,养殖户热情空涨,又助推了猪周期价格走低,开始下行,这是外因。”

朱丹蓬认为,猪周期的出现是市场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但是,存栏量的大幅波动,使得整体价格随之震荡,“未来改变这种状况,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上下手是共识。”

政策频繁支招 提高生产稳定性

猪价的波动,也引发了政策的频繁关注。

6月9日,发改委官网发布信息,为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通过采取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制度、健全不同情形下响应措施及中央地方分级调控体系等多种方式,加快构建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响应高效、运作规范的储备调节机制,为猪肉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预案》围绕促进监测预警、储备调节、政策协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安排。

对于当前的行业状况,朱增勇建议,解决猪周期,可以尝试从稳步提升规模化水平、引导养殖户理性科学生产决策、通过保险和低息贴息等金融工具降低市场风险、生物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合理引导消费、适度进口猪肉、促进农牧结合以及短期市场调控政策等方面着手,稳定性提升需要全面系统的产业稳定机制。

“全球主要猪肉市场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例如美国和欧盟。并且随着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周期呈现延长趋势。综合来看,生猪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规模化水平、消费变动、重大动物疫病、环境规制、猪肉贸易等。提高生产稳定性是减缓猪价周期性剧烈波动最有效的措施。”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在养殖行业里,种业是生产效率提升最重要的因素,对成本竞争力的贡献达40%,如果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提升到25头,二元母猪仅需要2800万头即可生产约7亿头商品猪,同样的投入品价格下,仔猪成本可以较当前下降200元左右,因此提升成本竞争力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育种,而随着我国猪肉由供给偏紧向基本平衡甚至宽松转变,降成本提效率是首要任务。

除育种之外,防疫也是养殖行业的关注重点,“在生猪养殖领域,防疫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特别是当前猪价下跌,养殖户更要做好防疫管理,以往一些重大疫病都发生在猪价低迷而养殖户疏于管理时,既造成了经济损失又错过了下一轮猪价机遇;二是落实好养殖主体疫病防控责任,建立有效的防疫联合体,有效应对疫病风险。”朱增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此外,朱增勇还建议,要及时、科学客观和透明的市场信息有利于引导养殖户理性做出合理的生产决策。“很多养殖户往往受短期市场行情或者炒作市场信息影响,做出恐慌性清栏、盲目扩产压栏甚至赌后市二次育肥牛猪的错误决策。建议养殖户关注和参考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官方生产监测和市场预警信息,基于农业农村部全面系统真实客观的产销信息做出理性决策,顺势而为,减少市场风险。”朱增勇说。

“我国是生猪消费大国,在养殖领域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总量的控制和散户管理上,仍然存在着大的改善空间。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可以抵销猪周期带来的阶段性冲击,不仅猪周期的出现有可能降到最低,生猪存栏管控、食品安全也会更有保障。”朱丹蓬也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行业的集中度从2019年才刚刚拉开帷幕,现在还处于一个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提升到理想的状态,大概要在2023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