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多点蔓延, 中国“南猪北养”模式面临考验

猪业资讯 2018-11-17 13:38:10

情控制初期,限制及管控活猪调运是必然做出的决策;长远则应关注两点:“南猪北养”并不意味着“北养南不养”;而中国人爱吃热鲜肉的习惯可能也需要改一改了。下一步可能从调猪到调肉?

21.jpg


11月14日,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称,“全国将进一步强化联合监管工作合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防范疫情通过生猪调运跨区域传播。”

这是自今年8月位于北方的辽宁省确诊中国境内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相关部门为应对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疫情所出台的最新措施。具体内容则包括严格查验生猪运输环节中的各项情况,运输生猪等所有活畜禽的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

截至本月14日时,疫情已在全国17个省份发生,并已传入中国南方腹地生猪养殖大省湖南、云南等地。据此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和病原污染的复杂性,不排除继续出现新发疫情的可能。

这两年,我国养殖行情已逐渐变成“南猪北养”,北方地区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生猪产能,这次非洲猪瘟疫情首先在辽宁爆发,前三月主要传播地区都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随后是我国养猪第一大省河南郑州,正是因为郑州的疫情,才使得人们意识到疫情的严重,猪价随之大跌,养殖户损失惨重。

蔓延与防守

因生猪长距离调运是疫情跨区域传播的主要原因,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以及未清洗、消毒运输车辆具有较高的疫情传播风险,除全国层面的监管措施不断加强外,各生猪消耗大省亦在纷纷出台相关的加强调运监管等“再动员再部署”的各项具体措施。

另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消息称:从11月8日起,因周边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已相继发生疫情,四川省已全面暂停生猪和生猪制品入川,亦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猪外调。

在作为全国另外一个生猪调运大省的湖南,则在10月下旬时在生猪养殖大市益阳市和常德市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位于前者桃江县的养殖场存栏生猪546头、发病44头、死亡17头。

疫情发生后,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与此同时,该县人民政府还发布疫区封锁令,关闭全县生猪交易市场和7个生猪定点屠宰场。

11月8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确诊,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一养殖户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该养殖户存栏生猪9头,发病4头,死亡1头。

四川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非洲猪瘟疫情目前在中国境内正呈现出多点散发、小范围流行、加速蔓延、长距离跳跃传播的发展态势。

“防控疫情是我们目前工作的主要重点。防控力量已下沉到了镇村两级,开始推行群防群治,全县的生猪养殖场正在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与此同时各地亦在分别加强各类生猪的运输监管,可谓严防死守。”桃江县一位基层公务员对《财经》记者表示。

“益阳作为生猪养殖大市,产能分布并不均匀。山区因经济条件较差,养殖的数量较多。其他一些县区则因临水,养鱼产业亦较多,生猪产能不多,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但总体而言,全市范围内对此都很重视,各项工作也非常积极。”该人士称。

据《财经》记者获悉:在关闭生猪交易市场后,为保障猪肉供应,该县采取了“市场保供”措施进行应对。对该县尚未关闭的A类及B类屠宰场分别进行了保供区域的划分。

“一方面是全市范围内各县区的调出调入受到限制,使得一些地方的供应相对紧张;另外一方面是湖南本地人喜欢吃猪肉,相关的宣传也到位,大家对于猪肉的消耗并没有减少。”益阳市一位市民对《财经》记者称,“上半年的时候猪肉已经跌倒了七八块钱一斤,这几天猪瘟来了,价格反而涨到了十二三块。”

看来,中国目前南猪北养解决了南方水源污染、饲料成本等问题,但眼下非洲猪瘟肆虐,则导致南方猪肉价格暴涨,当地居民吃不起猪肉,而北方猪肉滞销,农民卖不出去猪。业内专家分析,调运监管也可能会对北猪南运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打压东北地区猪价,导致南北区域价差扩大。

“南猪北养”模式待解

据多位产业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益阳的案例及四川的全省彻底停止外调,只是疫情造成一系列影响的缩影。在全国各地对生猪调运监管日益加强(甚至停止调运)的当下,可能会对近年来正在逐渐形成的“南猪北养”格局产生一定影响,需认真应对:

从2014年生猪出栏量达到峰值以来,中国全国的生猪出栏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禁养区”的划分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出栏量下降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生猪生产正呈现出南方减幅高于北方的态势。

在相关业内人士口中,则将这一趋势称之为“南猪北养”格局正在形成。

受区位比较优势及生产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这一趋势正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扶持。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东北四省区作为生猪养殖潜力增长区,将通过各种方式承接南方大型猪场的产业转移。

据《财经》杂志此前报道:为形成这一“优势互补”的局面,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储备多年前便已开始,以京津沪等地为例,是猪肉的大销区,因生猪不能带来大量就业反而带来大量污染,当地没有动力去发展养殖。

近期相关疫病首先从辽宁等地爆发后,产区和销区不统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逐步引起业内相关人士的重视。

据相关部门今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以2014年为基准,到2016年时,全国生猪生产出栏量减幅最大的省为浙江,其次为上海、福建等地。

在产能亦有较大幅度缩减的广东,近期亦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其要立足最不利局面,进一步保障生猪产业发展和肉品供应,切实保障供港澳生猪质量安全和供应平稳。

“一旦疫情进一步控制,生猪调运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四川自己有较大的产能可以做到(生猪及猪肉制品)不出川也不入川,全国其他地方该怎么办?”一位业内人士有此担心。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生猪长距离调运是疫情跨区域传播的主要原因,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以及未清洗、消毒运输车辆具有较高的疫情传播风险。而与此同时,有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从高风险省份违法违规调出生猪,部分地区因此引发非洲猪瘟疫情。

“在疫情控制的初期,限制及管控活猪调运是必然做出的决策,目前政策也主要体现了这一点。从长远来看则应关注两点:从生产层面来看,‘南猪北养’并不意味着‘北养南不养’;从运输角度来看,则应大力发展冷链运输。”前述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就前一点而言,农业农村部近期的一项研究也指出:虽“南猪北养”有一定合理性,但其实也蕴含了气候条件不利于粪便还田利用及养殖密度过大带来问题等一系列风险,因此北方不能无限制发展生猪养殖。

就后一点而言,通过培育大型屠宰企业及发展冷冻肉和冷鲜肉运输产业,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安全猪肉流入市场的情况。“东北有玉米产量优势,在当地建立规模化养殖场之后,就地将生猪宰杀后分割成两片猪胴体,装入冷藏车边运输边排酸,既节省时间又健康。”前述人士称,“中国人爱吃热鲜肉的习惯,需要改一改了。"

(文章来源:财经网)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