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第一次见新大牧业的李长青董事长,是在河南“秋之会”,我应邀做《行业转型期规模猪场品牌战略分析与探讨》演讲,当时也只是礼节性互换了名片,并未做深入探讨,只是一直听说,新大牧业的遗传育种技术和规模猪场管理水平是业界公认的。第一次见面李总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直到我们再一次在郑州正式会面,其低调风格让我们彼此走近,也让我对新大牧业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li.jpg

在和李总及其团队沟通后,我问了三个问题:

1、新大牧业做了什么让养殖工人愿意跟着干?

2、新大牧业可推广的现代化养猪生产模式核心内容是什么?

3、金新农为何垂青新大牧业?

我和李总开玩笑说,是否涉及企业商业机密,李总笑言:说一点没有是假的,说都是机密,也有点玄乎,既然辅音一直致力于推动规模猪场的发展,我愿意“有话明说”,至于有多少借鉴价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让我们一起来探幽寻景。

新大牧业做了什么,让养殖工人愿意跟着干?

“公司+农户”,即是大公司与小农户的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种通过契约关系制约、为达到双方共赢局面应运而生的商业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存在有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象,农村在“统筹”方面未真正体现出服务农户的功能;应对未来从事养殖行业的人员的数量趋势以及对养殖行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寻找出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势在必行;加之养殖行情周期波动较大、时间较长、利润较低的情况,许多养殖企业已瞄向轻资产运营模式,“畜牧企业公司+农户”的合作便成为主流模式。

一套成熟的“公司+农户”模式需要经历市场的各种洗礼和验证,才可实现其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效果。且在搬套过程中,并不是一种万能、完全理想、可复制的,包括很多大型上市企业,在模式的探索和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风险。

农户养殖有“三怕”:一是怕没资金不能实现规模养殖、二是怕没技术养不好猪、三是怕市场波动亏本养猪。新大牧业结合自身优势、社会资源、农户情况探索出的新型养殖模式,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公司加农户的互惠互赢的新型养殖模式。

1、 与农户合作默契,真正的合作好伙伴

与农户不合群?由于农户年纪偏大、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在合作事宜上不易达成共识,很难达到真正的合作关系?在新大牧业,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的,带领公司加农户的团队是一批优秀、干劲十足、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高材生,他们不傲气反而很踏实,他们不骄傲反而很谦虚,本着为所有农户服务而非管控的意识,为团队每个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真真正正地以身作则,以真情换真心,让农户打心底的感觉大家是平等地合伙做事。这样,才可以树立农户的主人公意识,为自己负责任创造效益,为公司也增添收益。

2、  互惠互利,实现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找老葛,就找老葛!老葛搞了很多年建筑,没弄几个钱。这才养了半年猪,就挣了小10万块” 。近日,记者在伊川县采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刚到水寨镇一养殖小区,门卫就快言快语推荐起采访对象。”上述的这段话是2013年10月16日刊登在《洛阳日报》头版的《“公司+农户”,致富有奔头》中开头的一段报道,文中提到的伊川畜牧产业主体就是——“新大牧业”。时至今日,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与新大牧业“公司+农户”合作的农民,也由最初的十几户发展至今天的近百户,他们的收入也由最初的年均三、四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七、八万元。

为何有如此大的进步?在以往的模式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制定以及收益分配的主动权掌握在公司方的情况,双方权力不均衡、实力悬殊,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致使很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而对于新大牧业来说,致力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目标着眼于协同双赢而非向农户扣取。这两年来对模式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反复修正,致力于寻找出最佳的合作方式以及数据配比:从每日的工作流程,每日、月的流量把控,每批次的销售单价以及行情把控,公司与农户相当默契,从每栋猪舍头数、头均占地面积、料比、租金等其它费用摊销出发来降低公斤成本,让每个农户能真正、实打实地挣到钱才是新大牧业最主要的目的。并且,与养殖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若农户未获得公司承诺的收益,由公司补齐差价,这就是一个公司的底气!

为何我们有勇气这么做?

1、 以为百姓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肉质品为己任

利用先进的发酵技术,把农产品收成后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经过生物发酵后得到的产物配比加入到猪的饲料中,在保证猪肉健康的同时,对猪肉的低胆固醇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等各个指标都起到了正向的作用,改善肉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响应国家绿色食品的号召。对于企业来说,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且帮助农户增加了收益,降低了成本。

2、 种养结合、循环一体化:

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尿液、粪便和污水,进行特殊工艺的处理、发酵,生产有机肥,进行沼气发电、沼液还放农田。同时,以农产品的附属产品如牡丹榨油后的油饼、板栗壳、核桃壳等农作物经过处理后以适当的形式加入到猪饲料中,改善饲料结构,提升营养价值,达到增产的效果。两个过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间进行转换和良好的循环,并解决了影响畜牧行业发展的致命性环保问题。

3、 八统一和四服务

公司对农户实行“八统一管理和一系列服务”的方式,即“统一建造经济实用性猪舍、统一提供育肥猪仔猪、统一供应优质全价饲料、统一供应药品/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养殖流程、统一担保贷款、统一销售/结算”和“生产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财务服务”。

4、 “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基地+家庭农场”

自公司加农户模式推行至今,总体反响较为理想,新大牧业愿承担起新农村孵化器的重任,在帮助农户积累技术、资金、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收益。开展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农户利用养殖资源,变废为宝,在消纳猪舍内的污水粪便的同时,沼液还田,有机肥利用到农作物上,解决了环保问题,降低成本、实现了双成收益。

模式的成效以及未来的期望:

同一种模式应用到不同的企业中,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温氏已经成功得将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运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坚信这种合作式、互利式的模式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且从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战略来讲,解决了“三农”问题,实现了“三好”收益(对农民好、对社会好、对企业好),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且为未来从事养殖行业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少的问题谋划新的道路。

对于新大牧业这几年的摸索成效来看,模式已基本成型,无论是与农户的合作契合度还是共享收益上,都已在实践中趋于稳定。在未来的合作道路上,新大牧业以为农户提供更大收益、更自由灵活的合作方式为终极目标,解决农村问题的同时,也对企业谋求了更加长远、高效的发展方式。面对目前有更多的农户希望也有机会参与进来的情况,使得新大牧业更是激情满满得储备更多的配套资源,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模式,争取为更多的农户提供合作机会。

新大牧业可推广的现代化养猪生产模式

河南省新大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总部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部企业基地。现有员工600多人,目前拥有核心母猪群2万多头,有30多个生产基地,年出栏各类猪只约40万头,主要分布在义马市、洛阳市和林州市三大区域。另外,还有生态循环农业蔬果生产基地、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等,共有八家全资子公司、两家参股公司、一家控股子公司、一家中法合资公司。重要的是新大牧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鲜明的优势,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新大牧业核心团队以董事长李长青为中心,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人,所有高层领导都具有30多年先进的养猪生产和管理经验,长期与国内外技术与管理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公司成立养猪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科技型、实干型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团队拥有的先进技术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核心动力。

新大人秉承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对生产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孜孜以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走了一些弯路、经历了一些挫折,成功创建了现代化的养猪生产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先进的生物安全布局模式

首先体现在猪场选址方面。猪场选址要求:远离村庄和公路1公里以上,远离其它猪场10公里以上,地势高,通风向阳的地理位置。

新大牧业猪场设计采用多点式、分胎次布局模式,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不仅保障了猪群的健康稳定,还有助力于猪群遗传潜力的发挥,从而确保生产效益和食品安全。

1.jpg


后备母猪培育场和繁殖场采用每栋舍全进全出生产模式,保育场和育肥场采用全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各场区规模的大小、各栋猪舍规模的大小与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密切相关,即保证生物安全,又要保障生产高效运转,确保生产劳动效率和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例如新大牧业现行的育肥猪场每场为5000-6000头规模,采用全场全进全出,4-5天装满育肥猪,1-2周集中出栏,粪污集中处理和消化。

各猪场采用分生物安全级别设计与管理模式。猪舍、赶猪道、人行道、装猪台、洗澡间、猪场物品间等凡是可以与猪直接接触的地方都为一级生物安全等级,采用全封闭式建筑模式;猪舍以外围墙以内部分为二级生物安全等级;猪场办公区和员工生活区为三级生物安全等级;每个养殖区域同共配置一座车辆消毒站。
猪场生物安全级别规划图:

2.jpg


二、猪场建筑工艺模式

1、自动化饲养模式

猪只饲养采用全自动供料系统、浮水阀饮水系统,采用全漏缝或半漏缝、全场全进全出(保育场和育肥场)设计等有效地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性,高效运作且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自动化饲养模式与传统饲养模式设备投资成本分析,饲养500头育肥猪猪舍现代化设备投资,年出栏2.5批次,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共出栏育肥猪6250头,出栏每头猪设备折旧分摊17.6元。

3.jpg


  自动化饲养模式与传统饲养模式人工工资分析(每批次饲养4个月时间出栏),

4.jpg


投资分析:

每出栏一头猪节省人工工资32元:     40-8=32元

这栋育肥舍每年节省工资40000元:    500*2.5*32=40000元

自动化设备投资回收时间为2.75年:   110000/40000=2.75年

投资回报率为36.4%:                 40000/110000=36.4%

液态料成功饲喂模式:公司自主研发液态料饲喂技术,经由方便面厂、面包厂、酒精厂、淀粉厂和维生素厂回收的下脚料,通过实验室化验后制成不同配方与水进行混合,通过电脑自动控制饲喂量,通过管道输送到每栋猪舍,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猪只提供充足的营养,降低了饲料成本。

2、猪舍环境自动控制模式

通风和保育猪采用弥散式屋顶通风相结合的模式,为猪只提供均匀干净的通风环境,最大程度地排出了猪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猪只的健康度,提高了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等多项生产指标。

3、粪污处理模式

当前,对于环保的重视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乃至人文效益 ,在这一点上,新大牧业尽心尽力,相当重视,建立了可推广的粪污处理模式。

公司摒弃了劳动力密集及水泡粪工艺,有效避免了猪舍环境脏乱差的人工清粪方式及引起粪水COD和BOD超标、后期处理成本高、有害气体聚集、猪舍温度高、猪舍设备使用寿命低等多项弊端,而是使用国内领先的刮粪工艺,通过刮粪机使粪尿自动分离,降低粪污处理成本、减少舍内氨气和细菌的滋生、提高了猪舍的环境卫生。通过7-10天的时间使用日本引进的发酵设备将猪粪进行发酵,完成猪粪到有机肥的转变,有机肥进行出售 ,尿液进行沼气处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灌溉还田,通过种植核桃、大豆、油用牡丹等农作物消纳粪污,实现种养结合,响应了国家号召。

5.jpg


三、“公司+农户”发展模式

通过不断的探索,已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大发展的基本成熟的“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给农民借一些,替农户贷一些,农户自筹一些,解决了资金问题;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并且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育肥猪,承诺保底收益,解决了技术和销路问题。新大人对农户以合作而非管理的态势,成就了农户的主人翁意识,为自己负责任创造效益,为公司也增添收益。

此模式发展至今,由过去公司亲自找合作农户到现在农户自己找上门谈合作的意识转变、农户的收入由最初的年均三四万到现在的七八万的转变,使得公司加农户的那支年轻团队更是干劲十足,信心满满。这些都绝非偶然,为农户亲力亲为、真心为农户考虑的日常行为使得他们与农户合作得相当默契,且真正地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新大牧业从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战略出发,解决三农问题和环保问题仍是重点。据此,新大牧业愿担任起新农村孵化器的重任,在帮助农户积累技术、资金、经验的基础上,向家庭农场方向发展更多的合作农户,在消纳猪舍污水粪便的同时,沼液还田,有机肥利用到农作物上,降低成本,且实现了双成收益。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三好效益(对农民好、对社会好、对企业好)”,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成本管控模式

新大牧业成立了养猪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科技型、实干型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团队拥有的先进技术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大人对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精益求精,形成了强大的成本管控模式。

生产管理团队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批次生产管理,达到批次满负荷生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固定生产成本,通过“公司+农户”利润分配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高生产指标和生产成绩,达到成本管控目标。

兽医团队进行大量的实验甄别筛选已有的科研成果,对胎次、季节、环境、批次等因素进行对比和评估,以此确定不同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来选择最适合猪只需要的产品,同时针对自身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健康是最大的成本管控,是成本管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团队根据猪只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评估,随时调整饲料配方及营养方案,通过精准供给满足不同类型猪只不同的营养需求。通过不同原材料的运用,在保障饲料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改善了猪只的生长性状及降低了饲料成本。

环境控制团队探索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控制参数,给猪只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保障了猪只生长潜能的充分发挥。

成本管控是系统管控工程,是多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晶。新大人始终与时俱进,在自身累积的经验基础上吸纳新的理念和思路,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完善自身,在成本管控上不断为公司带来更新的方案。

(新大牧业:农业部国家核心育种场、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国养猪行业百强企业、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示范基地、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理事单位、中国养猪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等等)。


已有1条评论

朝9晚501月28日
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