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白善霖:正大集团用10年时间冲击2000万头

爱猪人物  

中国将诞生多个千万头级养猪企业

白善霖先生从多个角度给生猪养殖产业给予了全面地分析。从全球范围来看,千万级以上的养猪企业屈指可数,但是,中国未来产生多个千万头级养猪企业的条件基本形成:首先,中国养猪产业市场与消费市场规模巨大,拥有全球近50%的生猪产量和消费量;第二,中国养猪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的内外部系统性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在世界养猪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包括疫病威胁巨大、食品安全水平低下、环保要求提高、土地、水和粮食等资源约束增大、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低下、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生产与市场风险加大以及政府政策取向的调整、市场法制化和规范程度的提高等等,这些因素正日益成为终结旧有的生产和经营模式、促进中国养猪业加速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内生性和外源性综合驱动力,推动养猪业加速进入以内延型或叫质量型发展为主导的全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养猪业经过30年的商品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以外延型发展方式为主,主要靠产能规模的扩张实现了总产量的增加,而不是靠单位生产效率的提高。

pic1_20.jpg

过去20年,全国总出栏猪和猪肉总产均比1993年增加了90%左右,而每头母猪的出栏肥猪数只增加了10%左右,每头母猪年产肉量增加不到20%,同期母猪存栏增加了60%以上。而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养猪业走过了与我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从美国来看,过去20年,母猪存栏是下降的,从710多万头下降到570多万头,下降了20%左右,但是总的出栏猪增加了40%以上,猪肉总产量增加了36 %以上,每头母猪年产猪肉量肉从90年代初期的1100 千克增加到当前的约1800千克以上,增加了60%以上,比中国每头母猪年产肉量高出60%以上。

中国养猪单位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过大,猪肉生产成本很高,猪肉成本比美国高了40%以上,其中除原料成本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综合效率差异所造成的;第三,行业发展的动能和机会大小主要取决于发展的效率落差和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养猪业如此巨大的效率落差和良好发展的前景,不仅刺激着行业内生产者和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非农业资本的涌入,也吸引了世界养猪业的各种资源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等要素正在以世界养猪史上、乃至于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中国养猪产业聚集融合,形成日益巨大的现代养猪产业的发展能力,这必定催生一批世界级的现代养猪企业。

然而,无论从世界养猪业发展的历程,还是从我国养猪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来看;无论从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宏观发展理论的角度,还是从生产者和现代养猪企业的微观的实践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即充满巨大机遇又充满巨大挑战、需要不断学习、继而不断实践探索的艰苦的甚至是需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过程。我们要发展超大规模现代化养猪事业,既要充满信心,看清发展的巨大机遇,又要对其发展的系统性、复杂性、挑战性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还要建立全球视野,有效借鉴欧美先进的系统技术和成功模式;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养猪业的有效模式,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少付代价。

正大目标:5年达到1000万 10年实现2000万

pic2_20.jpg

白善霖说, 正大集团在中国发展养猪事业起步比较早,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首次从美国引进迪卡配套系猪种,建立了现代化种猪场,之后也建立了一批现代种猪扩繁农场,但是总体规模比较小,主要是配合饲料事业,向广大养猪户提供优良品种,正大农牧食品事业的重点放在了肉鸡事业。 2007年以后,集团清楚地看到中国养猪业将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步伐,优胜劣汰进程提速,养猪业进入产业整合的新的历史机遇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团对中国农牧食品事业发展方向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将养猪事业作为新一轮业务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战略,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了发展的策略和路线图,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效的系统模式和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进。

过去几年,已逐步在全国建立了新一代种猪育种和扩繁体系,形成年产40万头优质二元母猪、相应配套的公猪和精液生产配套体系,可影响2000万头商品猪的生产。下一步的目标是从2014年开始用10年的间建立2000万头规模的一条龙(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体系,先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立1000万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经营基础性体系,为未来更快、更高、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白善霖认为,未来即使达到2000万头的规模,也只占中国商品猪总产量的3%,从正大在其他国家发展养猪的经验来看,3%并不算高。我们对实现这个目标不仅充满信心,更拥有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丰富的养猪实践经验和系统资源的积累。截止去年底,正大集团全球养猪事业基础母猪规模达到60万头,居世界第二位,排名第一的企业是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约有90万头基础母猪。

正大策略和标准:建立世界先进的现代养猪产业体系

pic3_20.jpg

关于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标准,白善霖介绍到,正大集团未来养猪事业发展的总体策略是:在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引下,秉承正大集团“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经营理念,快速整合全球和集团内部的丰富资源,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新发展模式,抢抓当前历史性机遇,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现代化养猪事业,并为中国生猪产业的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正大未来的新型养猪事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标准:一是建设更加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使每个链条的技术水平和效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三是生产产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达到世界发达市场准入水平;四是制定达到世界先进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标准;五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近几年来,围绕建立世界先进的标准化体系,包括育种和扩繁、设备和建设、营养研发、动保、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生产管理、屠宰加工深加工、物流运营以及人才培养等体系建设,正大已投入数十亿元的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正大已经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育种、扩繁场,在甘肃和湖北建立了两个现代化核心育种体系,从国外引进种猪3000头,均已全面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正大创新育种体系建设模式,甄选世界最先进的育种公司,在中国建立与其原种核心场同等级别的核心育种体系,开展联合育种以保证在遗传资源、育种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与共享方面与合作伙伴海外核心育种体系处于同一水平,并保持同步的育种进展,彻底摆脱旧有引种和育种模式的宭境,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在中国,在国际育种行业也是个创举。

目前已在甘肃投资2亿元建成的2400头原种核心场,位于地处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整个育种封闭控制区域20多平方公里,甘肃省已将此项目列入SPF区建设计划,目前区内已建成核心种猪场一座、公猪站座、育种测试场一座、育成配套场5座、中央水、高温复合车辆消毒中心两座以及其他辅助设施共计各类项目十多座,建设标准、设备标准和配套标准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超过了国外育种公司核心场水平。该场从美国一次引种2000头原种猪,品质标准与国外核心场同级别,开展联合育种。正大的育种体系在满足自己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将为国内同行供种,国内的养猪企业不必花很大精力和代价到海外去引种。

正大路径:全国布局 走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

pic4_20.jpg

未来正大养猪事业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区域布局,全面推进。

二是先做强再做大,同时还要为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至于规模2000万、2500万,还是3000万,白善霖觉得倒不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从中国的产业市场的规模来讲,正大做到2000万也就占3%的市场份额,其规模对整个产业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如果这个2000万达到我们预期的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对整个项目发展价值巨大,也对整个养猪产业的示范性、引导性意义将是巨大的。所以正大更多的关注发展的质量、项目的质量。

三是走复合型发展的道路,要在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全封闭式新型一条龙体系的同时,注重发展公司+现代农场(现代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业态)的半封闭式产业化模式,还要通过正大饲料事业发展计划,将“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四良配套的正大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广到产业市场,帮助更多的养殖户、养殖企业建立高效养猪生产体系。

四是更加注重系统建设,更加强调系统的整合效率。现代养猪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犹如木桶原理,既要有完整的板块结构,又要注重各个功能板块的效率一致,还要注意各个板块的链接效率,任一方面的缺失和低效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例如,大家养猪忽略了种猪、仔猪、商品猪的运输环节带来的威胁和经济损失,过去几年,正大将现代专业化、标准化的种猪和肥猪运输纳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入了专业化车辆的工艺技术和标准,在国内与专业化特种车辆制造企业合作,定制生产了行业内首批种猪和育肥猪运输车,正大定制的第二代种猪运输车和正大原种猪场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全封闭式猪舍的标准一样,以有效防范高品质种猪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的交叉感染风险。

五是要突出食品安全和环保标准,这是正大新型猪事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价值。

六是大力推进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正大“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合作社”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化组织创新模式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多个产业领域同时推进,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良好示范效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示范性解决方案,具有政治、社会、产业和商业复合价值,是正大在新时期“三利”经营原则的新的有效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