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期 2018-09-07

新猪业100人|卡美Michael Aksel Ellermann:数据政策公开有利于提高中国养猪业水平

新猪业100人  

导语

Michael Aksel Ellermann是卡美农业技术咨询(苏州)有限公司的资深咨询师及合伙人,爱猪网记者与Michael就他对中国养猪业的了解进行沟通。

提高公开性有利于提高养猪业水平

Q:您在中国猪产业链平台(CPICP)上曾提到过,通过提高公开性(包括政策、数据等)有利于提高养猪业水平,请问除了像丹麦那样成立相关机构外,中国是否还有其它方式可以采用?

Michael Aksel Ellermann:我相信肯定会有其它的方式,可能效果不一样,但也是值得考虑的。提高数据、政策等的公开性的目的有四个:

1.通过正确透明的数据,中国的养殖户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挑战。

2.提高猪场的健康水平,并在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设立疾病根除、疾病防控计划,减少抗生素使用,从而避免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的出现。

3.建立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信任感,如果公众能够看到或者了解到生产者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生产,那么,对生猪行业的信任度也会因此提高。

4.通过提高生猪行业的形象,也许要吸引有才干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会更容易。

但是,并不是说中国要照搬丹麦的做法,成立一样的组织机构,而是成立或者扩大已有的机构,让他们为生产者提供更多帮助。不管这些机构是如何成立的,都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并让大学院校、生产者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进来。

Q:我想您应该对中国的养猪业的一些情况以及国情有一些了解,那么您觉得公开数据、政策在这里是否可行呢?

Michael Aksel Ellermann:嗯,并不一定是向公众公开,公开性是需要的,但因为数据、用词有可能会用错,有时也需要加以管控。我认为公开性应该是面向业内人士,这样才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Q:除了公开性,您在论坛中,同时也提到了员工、津贴、培训、健康管理、生产均匀度等,请问在这些要素中,平时哪些可能会遭忽视?或者说,哪一个实行起来比较困难?

Michael Aksel Ellermann:如果想要改进,所有这些都需要解决,但其中一些可能相对困难一点。教育以及培训是个选择,在中国,某些时候,可能会相对比较难实现。

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想带动整个行业往前走,招到员工之后要想办法让他们呆得更久一点。关键就是要找出员工工作的驱动力是什么、什么激励着他们工作、让员工留在猪场里工作并当成自己的事业需要怎么做。

提高健康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难达到而且也没有特效的解决方法。要提高猪群健康,猪场需要周全的规划、完善的管理以及严格的实施。这一段也许是最难的,因为一些坏习惯所致,而还习惯又是最难以改正的。

真正的行业从业者应该保持对行业的热爱

Q:您提到过员工流失每年会给中国养猪业带来几十亿损失,能不能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有什么建议?在我看来,中国存在一个情况,就是人们养猪是为了赚钱,而非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请问,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Michael Aksel Ellermann:我赞同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赚钱。但如果能让员工呆得更久,情况则不一样,就像很多时候,这些员工都会在6个月之后离职,有的甚至更短。因此每一次猪场招一个新员工都是一笔成本,因为要培训这些员工,而他们通常是不知道如何做的。

而每次有员工离职,猪场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给他们做培训,让他们了解生产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因此我们想留住员工,这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或者满足个人需求,比如让亲人朋友来到工作场址来实现。

并非一定是钱的问题。很多时候员工离职是因为他们不想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工作了,他们想有社交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满足员工需求的系统,从而留住员工,进而提高生产能力。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看看如何成立一个社区,在那里员工可以像正常那样上班下班回家,并保持高压工作。

Q:对于如何人们提高对养猪业的兴趣,您是否还有其它建议?

Michael Aksel Ellermann:我认为目前问题是这个行业未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即普罗大众对中国养猪业的印象。正如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养猪业的形象问题,很多中国家长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个行业。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兴趣来源于养殖户、养猪企业以及所有业内人士都来试着改善中国猪业的形象,这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实现,提高公开性便是其中一种;还有就是建立对产品的信任,因为现在很多人不信任市场上的猪肉。

而如何建立信任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生产商、经销商、加工商的责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该存在欺骗情况。另外,也有一些公众因为不信任当地的生产商,而购买其它地方生产的猪肉,因此我们也要试着建立公众对地方猪肉的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也需要时间。

Q:有很多猪场由于疾病问题受到重创。请问,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Michael Aksel Ellermann:虽然我不是兽医,但在我看来,生物安全是一个大问题,猪场应该对此严加管控。目前据我了解的情况是,中国大部分猪场环境是比较暴露的,你可以在猪舍间自由走动,而且还可以随意出入,这无疑增加了疾病产生的可能。因此,封闭性的猪舍会更好。我们都知道,当天气转冷时,病菌活动会活跃,特别是蓝耳病毒,进而造成很多问题。

1.空气质量。许多猪场要么没有通风设备,要么没有适当使用通风系统。而空气质量不好时,容易引发咳嗽,免疫力下降,这时其他病原体更容易入侵猪群,从而引发其它疾病。

通风系统有助于控制空气质量,但仅仅换气是不够的。要改善空气质量,还要能制冷、制热、除湿及通风换气功能。

2.严密的生物安全系统要杜绝猪场员工随意到猪舍外走动。不然的话,员工就需要在进入猪舍前更换靴子,要达到这个目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准备两双靴子,分别用于室内外穿着,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猪群密度同样会引起一些问题。我们建议保育舍每头猪有0.3平米的空间,育肥猪则是0.85平米。

当然,还有其他的做法,但以上列举的是比较重要的。

未来中国猪业的发展主要还是疾病控制问题

Q:您认为限制中国猪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哪个?

Michael Aksel Ellermann:在我看来,当前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疾病控制问题。只有极少数人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还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做的。人们的观念应该从治病转向以预防为主。市面上有一些有效的疫苗,但是价格高昂,相比之下,较为便宜的抗生素反而更受大多数养殖户青睐。但这种观念是错的,因为疾病没有得到根治,后续还会引发其它问题。

另外一个因素,我认为是如何让员工呆得更久。可以通过挑选更合适的人选、提供培训,这里的培训不只是学校里的理论知识,而是实践操作。至于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政府可以协助成立一个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培训。这是丹麦采取的一种做法,这个课程需要花3.5年,其中70%的时间用于实地操作,另外30%的时间才是用于理论教育。

我认为这样做有助于生猪产业发展。

Q: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

Michael Aksel Ellermann:2015年从国外引种数目的骤减很大程度是由于2014年整体生猪市场行情的低迷。当生猪市场行情不好是,很多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会选择等待——等到生猪行情好的时候。但我的建议是,在生猪行情低迷时进行投资反而会更好,因为生猪价格上升了,新一轮的生产也开始进行了,农场的收入也开始有所增加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中国,从供应商那里购入猪苗的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因此就能较快的的获得后备母猪了。

但是,我仍然相信,引种的数量将再次上升,虽然很难说具体引种的数量到底是多少,不过引种数目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战略是如何的。

我坚信中国养猪业的未来将会有更多是国内市场后备母猪的引入,而非从国外引种。未来中国养猪业从国外引种一个严峻的因素那就是——猪场的疾病控制问题,这才是增加生产的关键。

目前的生猪行情是偏高的,但从整个市场行情来看,未来价格肯定会出现波动。数年后,有些企业肯定会赚取较大的利润,有些企业也有可定在经济上出现较大的损失甚至破产。一些企业在获利较大的时候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去面对接下来生猪价格低迷的时候。

面对生猪行情低迷时候的准备,不仅仅是对资金进行规划,还需要提高猪群的健康以及效率。生猪市场低迷时,即使成本没有降低,对猪群健康以及提高效率也应该时刻进行。这样一来,当猪肉价格上涨时,生产商才能从一开始就赚得最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