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伟 (爱猪网CEO 中国猪业总裁读书会发起人)
根据幂律分布原理(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费雷多-帕累托在研究国家财富分配时候发现的一个规律),在养猪产业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产业的头部结构逐渐形成。通俗的讲,就是规模化企业所占据产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集中。据一些资深行业人士介绍,未来规模化养猪企业生猪出栏会达到4亿头左右,别忘记中国每年整体生猪出栏也不过7亿头(根据统计局2017年生猪出栏的数据)。并且每天都会有上百万头规模的项目对外公布,先不说是计划性规模化还是产能规划性的,亦或是满产的真实数据,养猪产业高度集中已经是一个很显性的趋势,并且高度集中的显性趋势带来的是整个产业的资源往头部结构的养猪企业快速聚拢。
但是,任何现象背后都有一个支撑现象发生的逻辑,而在逻辑背后还会产生一个副产物,往往这个副产物代表了下一轮的趋势。举个例子,比如规模化养猪,标准化养猪背后的现象是产业成本和效率导致的,而成本和效率的逻辑也会产生一个新的副产物,那就是高质量的服务和优质资源对现有养猪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而服务和资源恰恰又成为了新一轮趋势的商业机会。所以说,对于养猪结构高度集中的现象背后逻辑我们都已经很清楚,那在这两年集团化养殖企业大规模扩张后,也会在逻辑的背后产生新的一个趋势,就是产业“新分散化”。
我们经历了将近30多年的分散化,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散养户的时代,而现在为什么又会出现“新分散化呢?在《定见未来》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描述,“任何有经济属性的行业发展的背后的因素就是分散化”。怎么理解呢?以养猪产业为例,今天之所以有很多养猪企业有能力做大,做规模,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驱动力就在于过去产业处于分散化的状态,比如小养殖户居多,而这就是机会啊。如果都是规模化猪场,都高度集中化养猪,那你就没有机会进行快速的扩张。为什么高度集中化之后,又会出现”新分散化“呢?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以现有阶段的情况来分析,小户的组织结构或者小户的养殖形态在消失,在退出,但这些人没有退出啊,他们进化出了新的组织形态啊,比如加入胡佳和的小农庄模式,成为农庄主等。
其实最为关键的是,很多高度集中化的企业,不管什么类型的实体,它的规模越大,它就越需要分散成小的,更加高效的组织形态,这样才能保证它的有效运行。这个就是商业规律,谁也不能违背,起码在现有阶段是这样。这个观点有点类似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组织,但也有所不同。我们仔细思考下,养猪企业也符合一个规律,就是养猪规模越大越要分散化。举两个行业的例子:
比如通用电气有将近10个首席执行官,强生集团有400多亿的销售额,但却有200多家的小公司共同创造。所以隐藏在现在的未来趋势就是,公司的成功是由它们的创新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所决定的。比如你能不能觉知到你公司体积多大时,可以进行拆分成更多小的公司,你有没有一种文化可以统领这些公司,能否让更小的公司的效率更高。对此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小米,小米手机在走下坡路的情况下,2017完成逆增长,这在全球手机领域的历史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其中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打造了小米生态的公司,能给它线下的小米之家提供了更多多元的产品。
回到我们养猪行业,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了,一个养猪企业到一个体积之后,选择拆解小公司,每个公司都是新分散化的商业细胞,都是一些在更为专业化平台上运行的“新的小散户“的新形态。但是这里就有一个前提,就是能让这些新分散化的、进化之后的“散户”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发展的组织属性、文化、机制以及创新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群起,彼此争斗不断,再比如中国近代的各路军阀拥军自重,导致战乱不断。
对此,有两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思考的:
第一,我们需要知道每一个现象背后的逻辑,但更应该清楚逻辑运行产生现象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什么,这个则是新一轮趋势的发起点。所以我们关注趋势,很多时候为什么要回归过去,也就是想从过去的现象中找出导致现在状态的原因和发生的逻辑,当你分析到逻辑运行规则的时候,你也就找到新一轮的趋势的发起点。
第二,我们需要知道,任何经济行为的行业,分散化是一种常态,只不过分散化会进化,在不同的商业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比如,在过去30多年,产业的分散化是小散养猪户,也正是他们的存在,导致行业波动,大的集团化企业有钱赚,如果大家平均水平都差不多,利润也就差不多了。而现在我们新的分散化的形态是升级进化后的散养户,同时在规模化高度集中的头部结构的企业中也会自然分化出新的分散组织。
恭喜你已经读完1周5篇文章精读1本书的第4篇,敬请期待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