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批次化管理能实现规模养猪业的健康高效养殖

爱猪公开课 2017-07-05 13:50:13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传统的养猪模式已难以适应,且使猪场爆发疾病的机会更大。武汉天种的副总经理、技术部总监罗小锋做客爱猪公开课,提到在猪场实行批次化管理能有效规避规模养殖的疾病风险和实现规模养猪业的健康高效养殖。

1.jpg

批次化管理就是把母猪分成相同数量的组,实行严厉的全进全出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它将原有的连续生产模式,即每天都有的比如断奶、配种及分娩工作,改为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完成,并且间隔分明有规则,使传统连续式饲养方式变成工程化、流程化的有潜力的生产方式。

而批次化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同期母猪在同一时间断奶、配种和分娩,其次母猪在生产周期中能够均匀的分配,且每两个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同。那么批次化管理在猪场的实践中又有哪些效益呢?罗总提到,批次化管理可以实现均衡生产,批量出栏。同时,它便于组织管理,能促进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能和设备利用率。第三是改善猪群的健康,能更好的实现全进全出,更好的消毒和清洗空栏。此外,还有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猪场的生产批次将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母猪生产周期的长度,另一个是每两个生产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同时,根据批次间的间隔时间,将批次化分为一周批、两周批、三周批、四周批和五周批。

一般来说,一周批,如果以三周的断奶模式,可以饲养667头猪;若28天断奶,可以饲养583头。两周批,如果是19天断奶,则可以饲养833头猪。三周批,如果28天断奶,则可以饲养583头猪。那么对于四周批和五周批,如果都是19天断奶,同样可以饲养833头猪。这就是不同的批次化管理,母猪与产房之间的关系。

批次化管理中有这么多的批次,那么不同批次管理的具有什么特点呢?据罗总介绍, 一周批管理适合大规模农场,比较灵活,便于调整每天的工作任务,但是对战略的要求比较高,每一周的任务都比较多,所以很难做到严格的批次化。而两周批工作计划性强,效率高,农场的能源利用率高,但是哺乳期的母猪不易入群,因为两周批的哺乳期只有19天,且哺乳期的空栏时间只有一天。对于三周批来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返情的母猪恰好落入到下一批次管理中,更好的工作计划,空栏时间更长,但是期间的产能的利用率较低,对公猪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会有精液的浪费。

四周批和五周批比较适合小规模的猪场,且产能利用率比较高,但是对返情的母猪不好安排且对公猪的要求比较高,精液有浪费,产房的空栏时间也不足。

每一批次都有不同的优劣点,罗总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模式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批次化管理方式。在选择批次前要定好需要获得的收益的目标,并了解不同批次管理的优劣点。然后根据猪场的规模、猪场人员的素质等因素选择管理的批次。

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随着国内养猪业对猪场批次化管理的逐步认知与实践,猪场的批次化管理或将成为中国养猪模式的必然趋势。【查看详情】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关闭
关闭